本期关键词
产品创新、企业管理、技术部门、销售部门、弱关系、强关系、宽桥、窄桥、25%临界点、瑞幸、麦当劳、电车、病毒式传播、名人代言、护城河效应、购买行为、市场经营者、用户定位、朋友圈子
访谈内容一览
一、复杂创新关键概念:弱关系 VS 强关系、窄桥 VS 宽桥
a.传播学所说的"强关系"、"弱关系"指的是什么,如何作用于商业场景中? b.如何把握强关系为企业创新蓄力? c.窄桥是什么?宽桥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宽桥?
二、以25%私域用户引爆产品生命力:技术膨胀期,少数普通受众的力量不可忽视
a、为什么普通用户的声量越来越重要?企业应如何看待? b、如瑞幸、麦当劳等新消费品牌是如何培养私域用户的?形成麦门这样的流量池? c. 私域流量时代的分水岭是何时?25%的用户如何改变创新产品的推广?
三、复杂传播营销,走出三大迷思:病毒式营销、名人代言、黏性捆绑
a.病毒式营销有哪些分类?有哪些品牌曾通过此类营销方法出圈?还能够带动消费者消费吗? b.名人代言的时代过去了吗?在去中心化的市场,权威号召是否容易适得其反?该如何做呢? c.重点捆绑粘性用户,却没能获得出圈效果,原因何在?
四、去中心化加剧,复杂创新破局基本策略:动员社会网络外围、保护创新者、建立宽桥
a、市场多层次、去中心化的趋势加强,如何看待其中产品创新的风险与机遇?处在社会网络外围的小群体的创新性有多强? b、如何保护有创意、能创新的员工?什么样的团队组织方式能够促进创意在公司内流通? c、采用宽桥策略实现可持续创新的企业案例有哪些?为什么复杂创新必须依赖宽桥?
成为《临界变革》一书译者背后的小故事
"在21年,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那时,元宇宙是最热门的概念,任何与元宇宙有关的项目都能轻易获得投资。这让我开始思考,互联网是否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元宇宙才是真正的未来趋势?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研究元宇宙。我发现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早在2011年,豆瓣就推出了一个早期版的"元宇宙",名为阿尔法城。在豆瓣社区中,活跃度高的用户会被邀请进入阿尔法城。在这个社区中,用户可以标记自己的地块,形成资产。不同的兴趣小组会有自己的街道,比如物理研究小组、清华大学的校友小组等。在这个社区里,用户还可以使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
然而,尽管阿尔法城的设计没有问题,用户也非常喜欢,但它在两年后就被关闭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的社区会关闭。后来,一位专门教授新闻学的朋友建议我阅读传播学的资料,并推荐了森托拉教授的论文。读完他的论文后,我发现他有一本书提到了25%的临界点理论,这本书非常符合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观点,但可惜没有中文版。经过多方打听,我找到了书的版权在中信手中,于是我联系他们,最后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这就是我翻译这本书的小故事。"
主要内容
一、复杂创新关键概念:弱关系VS强关系、窄桥VS宽桥
在访谈中Gina老师提到了森托拉教授书中关于"关系"的概念。在传播学中,个体被视为节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则通过线来表示,形成了不同结构的社群网。这些网状结构可能是渔网状或烟花状,反映了社群内的关系模式。森托拉教授基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提出了关于"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理论。这两种关系类型是传播学中普遍共识的概念:
- 强关系:指与家人和亲密朋友之间的联系,特征是高频率的接触和深厚的情感连结。
- 弱关系:如偶尔服务的滴滴车司机,联系是通过平台建立,服务结束后可能不再见面。
除了紧密的强关系圈,我们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弱关系,它们构成了我们社交圈的外围。进一步探讨了创新发生的环境——是强关系网更利于创新,还是弱关系网?这引出了网络的概念,即多个点相互连接形成的复杂网络。弱关系网像烟花形状的网络,个体通过某一个节点构成网络,彼此之间并无联系,例如一个饭局,如果组织者缺席,则聚会可能不会发生,因为参与者之间互相不熟悉。而强关系网则更像渔网状,联系更为紧密,其中的个体之间交叉联系,就像一场聚会上,除了组织者之外的其他人也相互认识,大家更有可能在聚会之外也保持着深厚的联系。
两个关系网之间的连接,称为"桥"。有宽桥和窄桥之分,对应着两个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多元更紧密(宽桥),或者更单一更松散(窄桥)。
在商业组织中,强关系和合作关系以及宽桥和窄桥的概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是这些概念在实际商业环境中的特点和应用建议:
1. 强关系与合作关系/组织内部/市场的应用:
- 在商业中,强关系和弱关系都有其适用场景,没有哪一种更好或者不好。
- 弱关系的优点是能够快速触达更大的社交圈。就像病毒的传播,不需要人与人之间高频接触,一次密接就可以达到病毒的传播。往往一些口号,互联网热梗,都遵循这种弱关系进行快速的传播。
- 强关系的优点是能够在多次接触中,不断强化信息,最终改变人们的行为。比如与长期合作伙伴、核心团队成员或重要客户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关系基于信任和频繁的互动,能够促进深层次合作和信息共享。
- 一个企业与其长期供应商之间建立了强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波动时获得更稳定的供应,并可能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服务。
- 强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复杂创新。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强关系可以帮助快速推广新想法和变革,因为员工更愿意听从和信任与他们关系良好的领导者。
- 可以帮助企业将客户转化为忠实用户,因为用户更倾向于信任和购买他们熟悉和信任的人推荐的产品。
- 在市场营销中,与目标客户建立强关系可以提高转化率和客户忠诚度。
2. 宽桥与窄桥的特点:
- 窄桥代表的是部门间联系有限,信息流通不畅,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和误解。在企业中,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跨部门沟通机制或者文化不鼓励跨部门交流。
- 宽桥则体现在部门间有多点联系,信息流通快速且全面,有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理解和协作。在企业中,建立宽桥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活动、跨部门项目组和定期的交流会议来实现。
- 例如,一个企业通过定期的跨部门会议,让销售部门的同事详细讲解客户需求,技术部门的同事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从而促进了双方的理解和产品的改进。
- 通过多点连接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有助于减少误解和信息失真。
- 可以促进跨部门的协作和创新,因为更多的员工能够直接参与到其他部门的活动中,增加了对不同领域知识的了解和吸收。
- 有助于打破路径依赖,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因为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观点。
- 宽桥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影响力,因为它鼓励更多的互动和参与。
- 通过宽桥,企业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因为它促进了从不同渠道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4. 《临界变革》书中的建议:
- 根据《临界变革》一书,企业应该努力将窄桥转变为宽桥,以促进更广泛的信息流通和创新。
- 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鼓励跨部门的交流和合作,打破部门间的隔阂,建立更多的沟通渠道和桥梁。
- 企业应该倡导一种开放和合作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感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受到重视,这样有助于激发创新和提高整体绩效。
- 例如,像马斯克这样成功的企业家,他通过跨越管理层级直接与员工交流,让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快速勾兑起来,实际上在打造宽桥,这有助于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来说,在商业和企业环境中,理解和应用强关系和宽桥的概念对于推动信息流通、鼓励创新和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至关重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致力于拓宽交流渠道,促进不同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合作,进而提升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二、以25%私域用户引爆产品生命力:技术膨胀期,少数普通受众的力量不可忽视
社会确认是一个与传播学和心理学相关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做出决策或选择之前寻求来自社会的反馈和支持。这个概念强调了人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重视程度以及社会认同感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
1. 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往往会受到社会确认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品牌或产品被多数人认可和推荐,其他人也更有可能选择这个品牌。这在电动汽车市场尤为明显,许多人因为担心品牌形象而犹豫不决。
2. 促进产品推广:当一个产品得到社会名流或意见领袖的推荐时,它会迅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接受度。例如,奥普拉·温弗瑞对推特的推广就极大地增加了该产品的知名度和用户基数。
3. 降低决策风险:社会确认可以降低个体做出决策的风险。当一个人周围的人都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时,他会觉得这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因为这代表了一种社会共识。
4. 心理支持:人们天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好评。在选择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之前,他们希望得到社会的确认,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满足归属感。
5. 推动趋势形成:社会确认是推动潮流和趋势形成的关键因素。一旦某个产品或服务开始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它就会迅速成为流行趋势。
6. 强化关系:强关系在社会确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我们的朋友和家人推荐某个产品时,我们更倾向于信任他们的建议,因为他们与我们有深厚的联系。
在《临界变革》一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临界点"这一重要概念。临界点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当达到某个特定条件时,系统会发生显著变化或变革的点。在社会和市场环境中,临界点与社会确认现象紧密相关。
本书作者森托拉教授通过实验发现,当社区中有25%的人接受新的健康治疗方法后,这种方法会迅速在社区内流行开来。这个数字可以被视为一种临界点,即当达到这个比例时,社会确认的力量足以推动变革。不同的人可能对这25%的临界点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可能需要身边有更多的朋友使用新产品才会受到影响,而有些人则可能只需要一个朋友的使用体验就足以影响他们。
边缘用户群体在推动临界点和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用户虽然在社交网络中连接的点较少,但与他们相连的都是强关系。因此,当他们采用创新时,他们的影响力可以有效地传播到他们的社交圈。
对于企业和创业者来说,选择合适的种子用户至关重要。传统上,企业倾向于通过投放广告来推广产品,但研究发现,小博主的真诚分享可能比大V的广告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因此,将资源分散给多个小博主,而不是集中投放给少数大V,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推广效果。
在商业环境中,一些品牌如麦当劳和瑞幸等经历了重新振作的过程,这背后与《临界变革》中的核心观点有所联系。这些品牌可能利用了社会确认的概念和边缘群体的影响力来达到市场的临界点,并推动更大的群体采纳其产品或服务。某些产品的"护城河"较高,即获取社会确认的成本较高,这传统上被看作不利于推广的因素。然而,书中提出,高护城河的产品实际上有其优势,因为这些产品一旦获得社会确认,能够沉淀出非常有影响力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成为小众圈子中增强网络强度的节点。
例如,谷歌眼镜最初选择了一群极客和硅谷精英作为其种子用户。这个策略导致该产品仅在这些小众圈子里流行,而未能普及到大众市场。原因在于,这些精英技术男对产品的使用可能让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产生心理距离或抗拒感,从而起到了反作用力。因此,如果一个产品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普罗大众的接受,则不应设置太高的"护城河"。
在选择种子用户时,企业应考虑产品是面向小众市场还是大众市场。如果是前者,那么可以在小众圈子内推广;如果是后者,则应选择社会网络边缘的人作为种子用户,因为他们更容易帮助产品达到25%的临界点。
总的来说,社会确认和边缘用户群体对于产品是否能够达到临界点并引发更广泛的接受至关重要。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企业和创业者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推动产品和品牌的市场接受度。
三、复杂传播营销,走出三大迷思:病毒式营销、名人代言、黏性捆绑
在商业环境中,复杂创新和简单创新是两种不同的策略。复杂创新需要更长的研发时间、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旨在实现颠覆性的创新。而简单创新可能只是对现有产品进行功能优化或外包装的改变,然后迅速推向市场。
市场上的新消费品牌中,有些是通过真正的研发创新脱颖而出,比如戴森,它的产品设计和理念被许多其他品牌模仿。但同时也有品牌只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做了微小的改变,用新的概念或包装重新推向市场。但也有品牌只是用新的概念或包装重新包装旧产品,这也是一种创新,也有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
书中提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劣质或低创新的产品因为更早占据市场份额,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的青睐,这使得后来的复杂创新产品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对企业和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启示:在进行复杂创新时,也要考虑产品的上市时间和市场竞争地位。
高合汽车和小米汽车是两个例子。高合汽车定位为高端纯电车,其产品定价在30万以上,但因研发投入大生产难度增加而最终导致宣告停产;而小米汽车则以快速研发和营销策略迅速占领市场,包括30万就能获得这个身价百亿的雷总对你点头哈腰,为你开车门。营销策略的出圈,让最后小米车其实它现在整个销量订单都还不错,尽管其产品质量可能不是市场上最好的。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雪球效应",即早期种子用户的积极评价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影响更多的消费者。这意味着在产品推广初期,选择正确的种子用户并确保他们给出积极反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形成正向的口碑传播,有助于产品的成长和成功。
四、去中心化加剧,复杂创新破局基本策略:动员社会网络外围、保护创新者、建立宽桥
在探讨去中心化市场趋势下,复杂创新如何破局时,Gina老师结合书中内容及自身经历提到了几个关键点。首先,速度至关重要,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必须跟上,以便抓住市场红利。其次,选择初期种子用户时需谨慎,因为产品并非不够好,而是可能选择了错误的营销或传播方式。此外,保护产品评价也很重要,好评应形成滚雪球效应,而非一开始就暴露于各种声音中。
对于创业者和企业家而言,策略上需要重视口口相传的力量,有时一个人的好评可能比产品性能提升20%更有力量。在去中心化趋势中,产品创新面临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定位目标用户群体是关键,若定位于大众市场,则需要关注如何达到临界点并引发流行;若定位于小众市场,则需考虑如何让产品在特定圈子内获得社会确认和正向反馈。
所以,面对去中心化市场和复杂创新的挑战,企业需要灵活调整策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准确把握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偏好。通过有效的营销和传播策略,以及积极管理产品评价,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在本次大咖访谈第63期直播中,特邀嘉宾Gina老师与MBA智库合伙人庄老师共同讨论了强关系与弱关系、窄桥与宽桥的概念。并提出要实现市场变革并达到25%的临界点,利用强关系促使用户行为改变至关重要。强关系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社会确认的存在。当个体拥有足够的社会确认时,做出决策的成本会降低,使得产品更容易受到广泛欢迎。
构建强关系和宽桥有助于信息流动,强化人际关系,并在达到临界点时引发产品的广泛接受。复杂创新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复杂的过程以及更多的投入,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难度更大。因此,清晰的产品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组织内部,如何持续发挥复杂创新的作用涉及到企业文化的构建,保护具有创新创造力的员工,并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组织内部也需要建立宽桥来促进沟通。
Gina老师最后强调,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商业市场分析,还适用于私域社群管理、社会创新型企业等多个领域。它带来的不仅是认知上的改变,而且能为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巨大价值。期待更多爱好者和感兴趣的朋友阅读此书并分享新发现和所带来的价值!
本场嘉宾介绍
嘉宾老师:姬佳芸Gina
《临界变革》译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传播学和社会网络学爱好者,曾任职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深入参与国际化项目的市场研究和战略制定,曾与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内容合作。
主持人:庄进城
庄进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读硕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课程导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课程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资本优化培育职业指导师,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MP),美国NLP大学认证NLP执行师,美国Action Learning Source认证行动学习引导师,国际引导者协会认证专业引导者(CPF)。曾任三所大型集团企业大学总监、执行校长,中国最佳口碑的管理咨询公司的营销管理高级咨询顾问、高级讲师、CMO、COE总监(《世界经理人》杂志评选)。专注研究、创新和应用战略目标落地方法论17年,通过在多个企业的实践验证了其有效性,并获得全球人才发展权威机构ATD(Associationfor Talent Development)2018年度“Excellence in Practice Award”(卓越实践奖),为Leadership/Management Development领域全球7家获奖项目之一,也是该领域中国唯一获奖项目。发展与人才梯队实践经历中,提炼整合5大跨学科领域洞察,包括心理学、人才发展、营销管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并应用于创造高效能组织实践。由于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而获得权威机构年度大奖:2016年,获得《培训》杂志:“中国最佳人才发展企业奖”“中国最佳人才发展创新企业奖”“中国最佳学习项目设计奖”“中国优秀培训管理者奖”。2016年,获得上海交大“中国最佳企业大学奖”“中国企业大学奖商业价值传播奖”。2018年,以“创造高效能组织”项目获得上海交大“中国企业大学趋势引领奖”“中国最佳学习项目奖”;个人获得“中国企业大学新锐奖”。2019年,以“Createa High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 with high positiveenergy”获得ATD 2018年度“Excellence in PracticeAward”(卓越实践奖)。
《临界变革》简介
在《临界变革》这本书中,作者用行为传播学的发现为读者提供了商业、文化创新能够风靡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发觉产品创新、商业创新背后的实用逻辑,用"25%临界效应"回答了以下问题:如何有效地传播新想法?如何实现组织创新?如何解决组织机构间的协作困境?如何利用社会网络推动商业创新?如何检验信息传播与创新成功之间的关联?如何避免信息网络和大数据产生的"偏差"影响决策?这一研究颠覆了当代市场营销和文化创新的推广理念,改变了我们对变革如何发生的科学理解,解释了其动因和模式,对各种复杂传播的现象给出了深刻的统领性解读。
内容来源
MBA智库大咖访谈系列直播(第63期),直播回顾请关注MBA智库视频号,搜索2024年5月7日直播回放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