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家企业的发展,至少和三个因素是密切相关的:第一个因素是战略。这实际上是企业及企业家对未来趋势的综合判断能力。一家企业不能顺势而为,是很难做大并且有未来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任何企业的发展仅靠一人之力不可能有大作为,而是要能有团队并借助团队之力共赢未来。团队要能形成合力,最终要有战斗力,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做到“上下同欲”。若企业没有未来的战略并由此形成长、中、短期目标,很难做到“力出一孔”。没有战略,无法聚气,气散则企业亡。
第二个因素是管理。聚焦未来形成共同的行动目标,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促成这些行动目标的落地,企业要有执行力。决定执行力高低的,必定是管理力。管理水准高,目标达成的几率就大,目标能达成,才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空谈误事,谈何发展?
第三个因素是文化。文化听起来很虚,但又最实。为什么?因为文化是“抓心”的。一家企业让员工完成目标,这是最基本的,但只能让员工完成目标,却远远不够,还要让员工能不断超越目标。如何做到?员工要用心,用心才能超越。而一个人用不用心,跟在什么样的氛围下做事是紧密相关的。在拼命的企业,大家都会拼命;在惰怠的企业,员工普遍也是缺乏斗志的。有什么样的文化,便会形成什么样的氛围,而这无形的氛围,却在影响着一个人的内心。因而文化的塑造也是驱动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样看来,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有管理,而是综合因素的使然。所以,今天我们谈管理的话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就是说不能仅强调管理的重要,但忽略了其他因素。不过,毋庸置疑的是,管理在里头确实起到的是核心作用。为什么?战略和文化要有价值,最终都要能实实在在落地。如果落不了地,再清晰的战略,再打动人心的文化诉求,都是“水中花,镜中月”,看起来很美,但却是虚的。而促成这两者落地的,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靠管理。
因此,也可以这么说,管理强,则企业发展的基因也强。企业在往前走的旅程里,要确保做到管理也能同步跟进不滞后。
管理变革与转型的重心在哪里?
我认为,首先还在于人,在于职业经理。一家企业管理的强大,背后所投射的一定是职业经理人的强大,职业经理人强则管理强,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从我的经验来看,当前大大小小的企业,职业经理人偏业务偏技术的居多,有整体管理素质的还比较少。
具体表现,首先在角色的意识不够明朗。很多职业经理人在管理的位置上,却还习惯于撸起袖子自己干。如果不善于整合资源,带领团队去做事,那是很难高效去达成组织目标的。
其次是管理与领导技能普遍欠缺。我这里所说的管理主要是针对“事”的。管理要好,管理基础一定要夯实。具体而言,管理者面对所管理的岗位,能不能做到职责清晰?知不知道每个岗位最终要创造出什么价值成果?知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衡量每个人是否创造了价值?并且让每个人享受到与创造价值相匹配的薪酬待遇。综合来说,就是要具备打造管理价值创造链的技能,有三个点: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这三点管理者有没有理清楚,将直接影响到管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内部管理必然是混乱和无序的。
而领导主要是针对“人”的,对人这一块,管理者在这四点上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第一点,如何做到慧眼识人。选不对人,事情再清晰,都没用;第二点,如何做到高效用人。8小时上班,管理者可以做到让员工在工作状态几小时?积极工作的员工,管理者又如何确保员工能高效的将事情做对?会不会用人,直接影响了产出;第三点,如何做到科学育人。没有企业能做到100%的人岗匹配,面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管理者如何确保员工能成长进步?面对已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又如何让他的能力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达到更高岗位的要求?而部门内所有的关键岗位,是否能有合适并培育出合格的接班人?第四点,如何做到真情留人。优秀的管理者,其手下员工的流动率一般比较低。管理者不但要带领员工做事,而且还要有本领留得住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的骨干员工。
第三是协作意识和策略比较弱。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仅靠所管理部门员工的努力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取得跨部门相关业务单元的支持与配合,这就是横向协作。
事实上,高明的管理者往往有本事做到让自己所管辖的部门完全进入自主管理的状态,不必太多的操心,而自己呢,则能转身投入去做横向协作的事情。
不过现实呢,很多管理者却在部门事务上焦头烂额,而协作的事都是出了事故或达不成目标的时候,才去指责说这是某某部门的工作不力导致我们事情受到影响。部门和部门的存在,不是为了协作而生,最终却成了互相推卸和指责的出口,这不免令人啼笑皆非,也暴露出管理者意识和技能的深度欠缺。
所以,管理要成功,首先要能保证管理者能进入角色并提升管理技能。否则,任何的管理变革都将流于形式。
企业是不是真的不要KPI?
我们先来看一下企业生存与发展常识性的路径。一家企业的成立,必定是冲着赚钱去的,连这点都不要了,那就不叫企业了。而要赚到钱,必定要靠一帮人,靠老板自己是很有局限的;一帮人来了,必定要知道做什么事,朝哪个方向走,否则,如无头苍蝇乱飞,企业要付出多少试错的成本?即便企业有钱去买单,那员工因为不断做错事而产生的挫败感,怎么买单?谁买单?所以,靠谱的企业,是一帮心态积极的人,大家全力以赴高效去做正确的事。这里有二个关键词:一是“高效”;既然要高效,肯定不是事无巨细,一定要能抓住“关键的”;二是“做正确的事”。要将事做正确,一是要有共同的方向,二是围绕方向要有具体的阶段性策略,三是要有衡量标准,否则怎么知道事情是到位呢还是没到位?“正确的事”这就是所谓的一家企业一个部门一个人的绩效吧?综上所述,从企业发展的常识性思维去看,不要关键绩效指标的企业,靠谱吗?
KPI之争,说明了一种现象,我们很多人习惯了去造概念,争概念,但往往忽略了基本的常识性的东西,争来争去,把本该要做好的东西争没掉了,这很麻烦。
我的观点是,抓住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常道”,这样“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相当多新鲜的概念及造出来的“大师”,往往是一阵风,但企业的本质,几千年以来都不曾发生变化。常识永远都是常识,不会因为争论而有任何的改变。
管理者如何抓住员工的“心”
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有三点尤为关键。
第一点:“利他”
无论办企业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情,要有正向效应,一定要多想想这样做对别人能带来什么好处。如果只为自己着想,不为他人谋利,别人怎么可能为你而全力以赴?
第二点:“共享”
企业的利润不是靠老板或是少数几个股东就能创造出来的,必定是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利益是“独享”还是“共享”,必定决定了人心向背。“财散人聚”的道理路人皆知,这其实也是共享的另外一种通俗说法。完全市场化的企业要能做大做强,树立共享理念和掌握共享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点:“发展”
企业存在的另外一个价值并且也是凝聚人心的一个重要路径,那就是能为大家不断地创造机会,让每个人都有足够宽广的成长空间。能看得到明明白白的未来,才有今天实实在在的付出。
管理者的三个基本素养
第一:自律
自律是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个品质。比如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大概是很多人一天半甚至两天的效率。如何做到?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我砍掉了看电视连续剧、打牌、一些无谓的应酬社交等等杂事。尽管看电视连续剧,打牌等非常有意思,但心痒时想参与的时候,就要看自律了。能自我约束自己,时间就多出来了,多出的这一块时间,的确是可以干很多正事的。
第二:坚持
凡事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有结果,这中间的差别就在于坚持。比如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发“仝博·早安”,一旦认定要做这事的时候,三年多过去了,我们还一如既往的坚持;比如我每天早上跑步,一旦我认准要做这件事的时候,现在一转眼我已经跑了600多天了。做任何事,过程都有高潮低潮,但只要认清了方向,踏踏实实往前走,高潮时不要得意,低潮时不要失意,平常心去面对一切,只顾走路,不问其他,坚持就体现出来了。而人一旦坚持,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第三:时间管理
象我等创业者,真的是“997”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7天,不拼不行啊。即便如此,也常常苦无分身之术。面对大量需要去处理的事情,怎么办?就要有时间管理的意识。要分清楚什么是重要而紧急的事,什么是重要不紧急的事,什么是紧急不重要的事,什么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事,然后区别对待。我是习惯于每年都有一个自我大事的规划;每天在早晨跑步的时候,头脑中就已经很清晰地勾勒出这一天的工作安排。一旦认定今天要做的事,绝不拖延到明天;甚至明天后天的事,只要有可能,今天就开始做完。这样时间就出来了。
我提倡一个人要勤劳,天道酬勤,但并不赞成每天都在瞎忙,看似很辛苦,却是在浪费时间与生命。人这一生非常短暂,但要面对的事情却非常多,所以要做一个高效的人,这样的人生才不至于虚度。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