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真正能获得成功的组织,都长什么样?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要像动车组,每一节车厢都要提供驱动力,列车的速度才能更快。

如果组织跟不上领导人的思想和脚步,就意味着领导者再英明的战略都无法快速落地。

所以,在人才各就其位后,企业迫切需要思考的下一问题是,如何让不同成员都能在组织内灵活运转?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中国绸王”之称的浙商沈爱琴很有发言权。

经她一手创办的万事利集团由一个只有20几个人,风雨飘摇的农村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丝绸王国",其管理之道必定有值得鉴和学习之处。

今天,常识君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沈爱琴女士是如何打造“学习型组织”的。以下,Enjoy:

组织和个体一样,时刻都会面临突发事件和新环境挑战,而学习是平复这些不确定的“稳定剂”。

真正能在未来获得成功的组织,是那些能发现有效途径、激励成员真心投入和开发各级成员提高学习力的组织。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教授提出,建立以追求变革和创新的学习型组织,可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他认为成为学习型组织要通过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其中,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是要形成向上的创造性张力

改变心智模式强调突破常规,激活创新智慧;

而团体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系统思考则强调追求创新的组织整体性。

海尔CEO张瑞敏提出:

"未来每个企业的CEO的成功,并不在于你的企业为社会制造了多少产品,而是在于你制造了多少CEO;

在于是否打造了一个让每位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让企业实现永续经营。"

沈爱琴很早就认识到,领导者的个人力量终归有限,全员共同努力才是长久发展之路,所以,从她通过送员工出去学习、请专家进厂教学、组建高级“顾问团”等方式,打造学习型组织,以产生“动车组”效应。

01.学习能力是创新的基础

“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我没本事,文化素质又不高,一个人的才能有限。”

在被问到万事利不断发展的原因时,沈爱琴谦虚回答。

她认为,商品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知识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乡镇企业才有生命力。

沈爱琴是一个好学的人。

虽没上过大学,但不管是专业技术行业信息,还是经营管理,她都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先后参加浙江农业大学培训班,浙江省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等课程

在翻阅她保留的剪报资料中,我们还能发现其中许多与管理相关的文章和书籍。

而几乎每一篇文章里,沈爱琴都做了划线标记

比如,在一篇分析如何处理职工关系的文章中,她勾划重点句:企业领导还要勇于“吃亏”,在群众中树立起“不计报酬,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干事业的形象。

可以想象,在读这些文章时,她不但认真看,还记在心中,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学习一直是万事利发展自带的基因。

“学习型组织”概念的重要创始人阿里德赫斯曾言:“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速度更快,可能是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其1997年出版管理学著作《长寿公司》中,他也提到,建立长寿公司没有现成快速的法则,只有不断地学习,并将学习能力与周围环境融合起来,组织才能进化。

“历经战争、经济萧条、技术和政治变革的洗礼,长寿公司却似乎总是能够适时地将自己的触角伸展开,坦然地面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一句话,它们擅长学习和适应环境。”

企业家们常常走在理论家前面。80年代,做得好的乡镇企业,都有送员工读大学,助其接受更好教育的举措。

企业发展逼迫着他们学习进步,重视学习进步的沈爱琴当然也不例外。

在请来师傅进厂的时候,沈爱琴就知道,这些师傅早晚有一天会离开。

于是,她决定趁着师傅们在厂里的时候,好好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工人

沈爱琴规定所有职工都要拜师学艺,还举行了收徒仪式,让师傅们感到自己受到敬重。

作为厂长,沈爱琴也带头加入到学习队伍中,与职工们开展了学艺比赛。

当时,整个厂里的职工们都暗自较劲,在厂长的带领下一心学习技术,整个厂的学习风气相当浓厚。

大家勤学苦练,虚心请教,沈爱琴更是跟着每一位师傅把整套生产流程的技术都学了一遍。

就是在这种刻苦练习和不断进取的技术比武中,笕桥绸厂用下脚料制造出了合格的丝绸被面,让整个行业惊讶不已。

笕桥绸厂要求,一线工人每个月进行一次技术考评。

比如蚕丝接头项目,要求工人们接出来的头子不能松,当时1分钟接22个头子是部颁标准,但沈爱琴厂里的工人1分钟要接57个头子,她也会参加考试学习。

“最初是请师傅来带徒弟,手把手教,后来就请学校老师讲理论课。我们原本缺乏理论知识,老师一讲,就明白很多原理,知识体系通畅了,实践更高效。”

张祖琴回忆说,她在1982年2月高中毕业,通过考试录用进厂,做了三年挡车工。

1984年,她被派往上海丝织二厂学习印染技术,之后一路从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做到了生产厂长,主导生产管理科技研发等系列工作

当时学习机会难得,条件艰苦,她曾在阴冷的地下室住了一个月。之后,沈爱琴又送她到浙江理工大学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

经过不懈学习努力,她成为公司第一个拿到高级工程师职称员工

2010年,她当选“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除了请师傅教之外,沈爱琴还投入百万元,把厂里的高中生、初中生分批送去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学习。

让他们开眼界、学本领,学成回来带动整个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1982年,沈爱琴把周一鸣等人送到浙江丝绸工学院脱产学习两年,每人的学费是一年8000,之后又陆续把他们送到科研机构进修。

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沈爱琴会因材施教为他们制定培养计划

杜海江是重庆人,毕业于成都的一所专科院校,来万事利之前,他在另一家公司已有几年财务经验。

刚进公司时,他做的是会计工作。

沈爱琴觉得还需要提升,希望他去见识一些更高层次、更专业的东西,于是把他送去读了本科。

在沈爱琴的资助下,杜海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

拿到本科文凭以后,杜海江又报了一个人大的远程课程,得到了沈爱琴的支持。

沈爱琴常常叮嘱杜海江要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

现在,他已经是万事利集团的财务总监

万浩元说,他一进公司,就是老板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

沈爱琴只要有机会就叫上他,让他跟着自己去接触各层级的人,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在万事利工作期间,他先后去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研究生院、香港科技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

“我自己愿意成长,老板也很支持,好多人基本上都是她从零培养起来的。”

受益于沈爱琴的大力培养,许多人都成为了专家人才

常有其它公司用高薪挖人,但这些核心人才都不为所动。

张祖琴就说:“我是被董事长一手培养起来的,她对我有知遇之恩。公司培养了我,我要回报公司。”

02.干部导师制

刚进万事利办公室工作的许春波,因为办公室座位紧张,沈爱琴把他临时安排在几位老厅长的办公室里。

年轻的许春波通过短时间接触,发现几位老干部都是深藏不漏的“高手”。

许春波骨子里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为了能得到几位老干部的指点,他也乐的每天为几位老干部端茶送水。

许春波后来一直在万事利处于重要领导岗位,为万事利发展贡献力量。

“我把自己比喻成郭靖那样,每一个师傅来了,老板就让我去对接工作,这期间也叫我学了一身本领。”

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万浩元说,他刚进入公司培养体系时,沈爱琴给他安排了很多师傅带他,基本上1年换一个,而这些师傅就是沈爱琴请回来的老干部。

几年时间里,万浩元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学校的老师主要教理论知识,而干部导师则教人在实践中做企业

比如,常规项目产品生产、业务渠道利润获得、业绩增长;商业地产规划城市定位战略定位战略落地、城市落地……

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干部导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帮助万事利培养了许多重要的管理人才

除了参与人才培养之外,万事利还成立了顾问团,聘请一些离休干部指导企业发展

一位从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岗位离休的老同志回到故乡杭州养老,沈爱琴听说这个消息后,把他请来万事利,给他安排了办公室,时间上也没有要求,只要有空过来一趟就可以;

还有一位从省商业厅厅长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一位从省体委主任岗位离休的老同志,她也盛情邀请,安排办公室。

沈爱琴认为,虽然这些老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他们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敏感性依然很强,他们对政策信息的吸收能力、对经济大形势的研判能力是常人远远比不上的,这正是企业发展壮大最需要的知识。

因此,她没有给老干部安排具体工作,只是请他们多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动向,有什么好的想法,就和她沟通交流。

她每天都会抽时间和顾问们聊天,也经常鼓励公司年轻人多过去这几位厅长的办公室,向前辈学习,增长见识。

“不拘一格降人才”,就这样,这些老干部成为沈爱琴可讲心事的“顾问团”,成为万事利企业的高级智囊团

如果说令人称赞的政商关系为万事利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请聘请退休干部当顾问,则让万事利从内部有了内在能力。

这种能力帮助企业找准方向,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即使偏航,也能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华章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经管图书品牌。聆听大师的声音,追随智者的脚步。华章作为卓越思想的传播者,愿为你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微信公众号:华章管理(ID:hzbook_gl),微博:华章经管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