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如何在工作中建立个人品牌?

这些年个人品牌的概念从小众走向流行,其效用也越来越厉害,像薇娅、李佳琦,一个人直播一夜就可以创造10亿元的销售额,这简直是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于是源自商业上的品牌概念,也慢慢开始在工作中流行,有不少开始关注,如何在职中打造个人品牌,品牌的力量快速崛起。

01、什么是职场个人品牌?

那什么是职场个人品牌呢?

职场个人品牌,是指你在职场中的明确的、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位

当你拥有职场个人品牌时,提到你的名字,不提你的职位职务或工作角色,大家也知道你是谁,你的专长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标签”。

比如你擅长PPT设计,企业产品的宣讲模板、领导述职的PPT,都是你设计的,企业里的人提起来做PPT,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公认你是这方面的高手,那你是一个有职场个人品牌的人,你的标签就是“PPT设计”。

我原来是程序员,2009到2014年,一直在使用Qt技术做智能电视盒子,在Qt应用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见识,部门里的同事,遇到Qt相关的问题,都会找我咨询,公司里的人,也都知道我是Qt专家,提到我,都会说,安晓辉Qt很厉害,而不会说,安晓辉是某某项目中的开发人员。

那个时候,我在公司里,是有个人品牌的,个人标签就是“Qt专家”,而且这个标签,是基于专长、才华的,不是职位。

简单讲,职个人品牌,是你在职务之外,基于专长、才华或个性建立的独特标签。

02、职场个人品牌有哪些好处?

职场个人品牌,会给你带来三个典型的益处。

第一,职场可见度会大幅提升,影响力显著增大。

当你没有个人品牌时,别人往往不知道你的名字,即便知道,你的名字也仅仅是职务前面或后面的一个符号,别人不会觉得你有什么特别的。而当你有了个人品牌,别人一下子就会知道你是谁,你能干什么,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找你帮忙。这个时候,你比没有个人品牌的人,就拥有了更好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比如你在公文写作方面建立了个人品牌,那但凡有人要写个正式场合的汇报材料宣传材料,就都会想到你,就都会找你来咨询。

比如你在心脏搭桥手术方面建立了个人品牌,那只要有相关的疑难杂症,大家就都会想到你,想要你参与会诊。

个人品牌可以大幅提升你的可见度与影响力,这是它带给你的直接好处。

第二,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拥有个人品牌,意味着你是某个方面的头部。而在多数单位,资源和机会都会自然而然地向“头部”倾斜。比如设备、信息资金、升职、加薪、奖励、荣誉等等。

甚至在公司外部,你也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比如更好的平台、额外的工作机会、行业会议上的分享等等。

资源和机会带来马太效应,会帮你吸引更多资源和机会,于是你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越滚越大。

第三、幸福感提升。

个体有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胜任需求,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

拥有个人品牌,意味着你在某个领域有足够的能力搞定大大小小的难题,这会满足你的胜任需求。

拿到更多资源和机会,意味着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你会觉得自己可以掌控很多事情,自主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

拥有个人品牌,会得到更多关注,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你建立联系,愿意支持你,这会满足归属需求。

胜任需求、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的满足,会带来幸福感。

03、如何建立职个人品牌?

职场个人品牌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在职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那怎么建立个人品牌呢?

四个步骤:
找准定位
厚植实力
打造一两个影响力事件
持续创造作品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3.1 找准定位

职场个人品牌是和领域、专长等关联在一起的。

有人是Python数据分析达人,有人是PPT设计高手,有人擅长说服性销售,有人策划用户活动出类拔萃,有人演讲特别有感染力。

你要想建立个人品牌,让别人记住你,就要先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好定位,明确自己要在哪个方面发力,打造独特的标签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觉得自己在企业工作岗位是固定的,任务也是固定的,要求也是固定的,没什么选择余地。

的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要求,都会限制我们的选择,但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个既定现实之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力点。

这是因为,尽管工作任务是难以选择的,但你用什么技能、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案、用什么标准、用什么风格、用什么态度来搞定工作任务,却是可以选择的。

比如你的工作任务中有“制作产品宣传海报”这一项,你可以用PPT,可以手绘,可以用图怪兽,可以PS,也可以编写软件自动生成……

比如你负责维护一个古老的软件项目,解决各式各样的Bug,你可以采用临时策略,打几块补丁,堵住引发故障的条件,也可以采用长效疗法,深度梳理代码拟定重构计划着修补故障的机会一步一步改善软件的结构……

比如你要做产品营销方案,可以网络上搜一个类似的方案拿来用,可以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情况自行原创一个方案,还可以聚集团队的同事头脑风暴集体打造一个方案……

你看,各种各样的工作,其实都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有自主空间,就有形成差异化定位的可能。

通常,按照下面两个步骤,就可以找到差异化的定位。

第一步,找到工作中的自主空间。

比如工作周报,上司没有规定大家怎么写,你就可以遵循金字塔结构,让自己的周报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比如开发软件,公司只关注需求和结果,但你可以要求自己先出设计文档再开始编写代码,同时还可以要求自己在合适的地方采用设计模式来提高代码质量

比如App产品原型设计,部门没有指定统一的软件,你就可以在Axure、UIDesigner、Briefs、墨刀等当中选择。

类似这些,你可以找出很多,把它们记录下来。

第二步,分析找到的选项,选择一个还没有被同事建立标签的细分方向。

很可能你的同事们,也在用类似的方法找自己的定位,想让自己脱颖而出,拥有个人品牌。所以你需要了解它们,看他们都占领了哪些位置,你选择那些没有被占领的,或者你觉得可以通过努力PK掉他们的位置,作为自己的发力方向。

比如你想通过更好的周报让领导看见你记住你,你扫视一圈,发现还没有同事这么做,那你就可以考虑这个点,把它作为你定位的一部分。

比如你想通过引入设计模式来改善代码质量,建立自己的口碑,结果发现有些同事已经在代码中实践设计模式了,但你评估之后,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出色,那也可以把这个点作为自己的发力点。

有时候,单一的细分方向,可能都有人占领了,并且你很难PK过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考虑把多个细分方向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多维叠加的新方向,比如书面表达+演讲,PPT设计+手绘,架构设计+UML建模,这样子,就有更大概率创造出无人占领的根据地。

3.2 厚植实力

有了定位,只是开始,你还要根据定位,深挖洞广积粮,积累实力。有足够的实力,你才能更好的搞定工作,才有建立职个人品牌的基础。

在职场上,实力主要指工作能力,具体体现在知识技能和经验三个方面。

知识可以细分为三种,岗位专业知识、公司知识、行业知识。

岗位专业知识,指为完成岗位相关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类知识与岗位关系密切,换个岗位,可能就没什么作用了。

比如张无忌,他要去做知识产权律师这个岗位,就需要系统掌握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但如果他转行了,去做网络工程师,那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可能就用不上了。

公司知识,指与我们所在公司相关的各种知识,包括公司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公司的发展历史等等。

这类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公司的商业逻辑有更深入的理解,帮助我们从业务角度理解工作,提升产出的价值

行业知识,指所在行业的特性、规律、发展趋势、生态圈、产业链等。通常来讲,你在一个行业耕耘的越久,积累的知识越多,对行业的理解就越深入和独特,就越容易成为“行家”,建立独特的竞争力

知识往往需要记忆,你记忆的知识点越多,遇到问题,就越容易快速找到线索,检索出相关信息,帮助解决问题。

我在刚做软件开发工作时,在Windows系统下开发客户端程序,曾经记忆了三百多个系统函数,日常工作中想要实现一个功能时,可以很快找到方法,工作效率因此大大提升。

可能有的伙伴会觉得,当下搜索引擎这么好用,没必要用大脑记忆。但你设想一下,如果遇到一个问题,你脑子里没有任何信息浮现,你拿什么关键词去检索呢?你记忆的知识,是检索的抓手,没有抓手,你就无从下手。所以,记忆非常有必要。

技能分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专业技能,指针对某一种专业工作的技能。比如程序员编程、医生解读心电图、会计记账等。

与专业知识类似,专业技能也与岗位或工作紧密绑定,换一种工作,可能就会失去用武之地。像编程技能,你不做软件开发工作了,转行做了房产中介,那基本上就没用了。

通用技能,指那些不与特定岗位专业工作绑定的技能。比如学习、沟通计划组织管理、辅导、协作分解目标、分析问题、制作PPT、撰写周报等等。这类技能,很多岗位都需要,可以跟着你从一个岗位迁移到另一个岗位。

多数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都可以采用刻意训练的方法来提升水平。

刻意训练有五个关键点。

第1点,发现缺失的基本功和必备技能。

这点很重要,你必须得知道缺什么,才能知道练什么。

有时候作为初学者,你其实不知道缺什么,这个时候,可以问问行家,或者研究高手的成长路径。还有的时候,你在某种技能上达到了熟练水平,会进入自动化工作的态,意识不到自己需要提升技能水平,或者失去提升的动力,这个时候,要对标一下高手,让自己看见提升的空间。

第2点,找到训练的标准,为每次训练设定明确清晰的目标。

对一项技能,我们得知道不同技能水平的人都是什么表现,胜任者、高手、专家,都有哪些必知必会的东西,都有哪些外显的行为表现,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应该练到什么程度,应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

比如余华在写作小说时,为了突破心理描写的难题,就从威廉·福克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大文豪的作品中找标准,定目标

第3点,反复大量的训练。

针对每一个专项技能,设立目标,制定训练方法,持续练,反复练,这样才会有效果。

古龙的名著《天涯明月刀》中有一个人叫傅红雪,每天练习拔刀12000次,练成了举世无双的快刀。

福原爱4岁练习发球,常常练到哭,但哭也还要继续练,后来屡屡靠发球球。

第4点,建立反馈系统

导师、教练、上司、水平高的同事、甚至是路人观众,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反馈,让我们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这样我们才可能有觉察,才可能不断提升。

第5点,持续改进,不断迭代。

不要停下来,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根据反馈修订自己的训练计划,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继续训练,反复迭代。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持续提升技能水平。

经验主要指专业方面的项目经验,具体的体现,就是你实际参与的、可以表现你专业技能水平的工作项目。如果你求职时应聘过专业类岗位,对此一定非常熟悉。

你参与了某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你参与了某地区给排水改造项目,这些都是你的项目经验。

关于项目经验,要特别留意两种情况。

一种是你在项目里担任了重要角色,技能得到充分的实践,水平有显著提升。另一种是,项目复杂度高不确定因素多,你经历了较多小概率事件,积累了评估、应对和操作小概率事件的经验,这些经验具有稀缺性,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知道怎么应对,因此它们很容易成为你的优势或标签,助力你形成个人品牌

你在从事一种工作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种类繁多,需要积累的经验也是数不胜数,你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很全面很丰富的积累。遵循下面两个原则,会大大提升厚植实力的速度和效率

以终为始,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 目标可以提升动力和效率。 围绕着自己的定位来行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自身定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上。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的丰富、技能水平的训练与提升、经验的积累,不大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心理准备。

3.3 打造一两个影响力事件

仅仅是按部就班的积累知识、练习技能、参与项目,可以让你成为一个能干的人、有工作能力的人,但还不足以让你有个人品牌。

要想在职中拥有个人品牌,你还要围绕你的定位打造影响力事件,让别人看见你,记住你,把你和某个标签联系起来。

来看两个例子,帮助理解什么是影响力事件。

一家垂直电商公司的网站,一到6·18、双11这样的购节,就会因为访问量暴涨而崩溃,市场、客服、运维、运营以及公司的CEO天天要求研发团队解决问题,但因为网站代码已有十多年历史,研发团队人员经过几轮替换,现在无人熟悉所有环节,不敢轻易重构,问题拖了一年又一年,研发经理换了一个又一个,也没有解决。公司众多部门都为此伤透脑筋,却毫无办法

这个时候,刘义峰作为想要在高并发网站架构方向打造个人品牌的后端开发人员,设计了一个新的架构方案,主动请缨,要求带队重构网站代码。研发经理请示研发副总,研发副总组织各个部门负责人开会,后经公司CEO拍板,同意刘义峰负责网站重构。

经过三个多月的工作,网站重构完成,赶在双11上线使用。结果,新版网站居然扛住了双11的购物高峰,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双11那一周的销售额,比往年同期增长了60%。

刘义峰因此一战成名,研发、运营、市场、运维、客服、测试等等部门,一致认为刘义峰是高并发架构的专家。公司CEO在双11庆功会上,点名嘉奖刘义峰。会后,研发副总亲自指定刘义峰填补研发部首席架构师的空缺。

刘义峰重构电商网站,就是一个典型的影响力事件,凸显了刘义峰在高并发架构方面的优势,成功塑造了他的职个人品牌。

我的一个朋友RM,之前在百度担任高级培训师,负责新媒体营销方面的培训,后来加入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高级培训经理

RM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在新公司脱颖而出。考虑到自己懂新媒体营销,而这家医疗公司一直在经营传统渠道,对新媒体缺乏必要的了解,RM选择了组合定位,准备把自己打造成懂新媒体营销的培训经理。

后来RM接到高层转过来的培训需求——高层想让培训部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营销专家来公司做培训,RM发现了机会,毫不犹豫地找到相应的高管,表明自己熟悉新媒体营销,愿意利用业余时间设计课程实施培训。

征得高管同意后,RM结合公司的产品市场情况及自己之前在新媒体营销方面的知识积累,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程,漂亮的完成了培训,得到了所有参与培训的高管的认可。

再后来,RM又在高管的要求下,为公司全员做了新媒体营销培训。

RM主动出击承担职责之外的培训工作,创造了一个漂亮的影响力事件,在有话语权的高管那里,明确了自己擅长新媒体营销培训的标签,建立了个人品牌

你也可以像刘义峰、RM那样,在单位内把握机会,打造自己的影响力事件,放大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塑造自己的职个人品牌。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参考下面四个步骤。

首先,你要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你可以从公司层面、部门层面、岗位层面来梳理分析,罗列各种各样的问题,把可能有重要影响的、可能产生显著效果的问题,标注出来。 接下来,你要结合自己的定位,筛选出一个适合的问题,作为发力点。 再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拟定计划。 最后,协调资源,落地执行,取得成果。

注意,以上是一般性方法,你在工作中运用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这四个步骤来。比如RM所抓住的那个正确问题,其实不是她自己主动发现的,而是高管提出的需求。但RM之所以能抓住机会,是因为两点:

她及早明确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定位 她建立了发现问题的意识

这也是你在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你才能把握机会,做成一两件有影响力的事情,打造出与专长关联的标签,让别人清楚地知道你是谁。

3.4 持续创造作品

当你打造出一两个影响力事件,别人提到某些问题、某些需求、某些专长、某些领域就会想到你的时候,你就具备了初阶的职个人品牌

但事件有时效性,其影响力会随着时间流逝快速衰减,相应的,你在那个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和亮点,也可能随着时间迅速暗淡。如果你就此止步,没有及时引爆新的事件,就很可能会像有些“网红”一样,过段时间就被人遗忘

所以,你还要持续创造新的作品,想办法展示你的作品,持续在别人面前刷存在感

这里的作品,是指围绕着你定位的各种各样可以被他人看见的东西,包括影响力事件、项目、文档、文章、知识卡片、图书课程讲座等等。

我最初是因为在Qt应用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帮别人解决相关问题,建立了“Qt专家”这个标签。后来我围绕着它,又做了许多事情:

撰写各种Qt方面的QA,放在内部Wiki维基)上供同事们参考;
设计了一门课程——“Qt嵌入式开发讲义”,给公司的新员工培训
在CSDN博客上撰写Qt方面的文章;
出版了专门讲解Qt编程的图书《Qt on Android核心编程》和《Qt Quick核心编程》。

随着这些“作品”一一问世,我不仅在公司内部夯实了“Qt专家”这个品牌,也将这个品牌拓展到外部的世界——Qt开发者的圈子里,有很多人也认可了我“Qt专家”的身份。

个人品牌的维系,就是需要这样的持续经营

像刘义峰,在重构网站后,就可以有计划的通过内部分享、文章、架构设计文档、课程、新项目等,为自己的个人品牌添砖加瓦,逐步巩固、放大自己的影响力

RM,也可以在针对全体员工的新媒体营销培训过后,通过培训讲义、语音课程、新媒体营销问答手册等类似的“作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个人品牌。

唯有持续经营,个人品牌才能持久绽放光芒。如果你不持续通过各种形式的作品进行强化,品牌效应就会慢慢淡化,甚至会消失。

比如我,从2016年之后,有意将工作重点转往职业咨询和写作,就没有继续在Qt应用开发方面输出任何“作品”。到现在,5年过去了,我的“Qt专家”这个品牌,基本上已经消失了,别人提到Qt专家,已经很少想到我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职场个人品牌持续发挥效应,就要对你的定位,进行持续的开发与经营,不断通过各种“作品”来强化你的个人品牌。

具体操作时,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套装化”思路:

“做”那些能强化定位的事情,比如刘义峰在项目中做高并发架构设计、RM做新媒体营销、我现在做职业咨询。

“写”与你定位有关的文章,比如在公司内部WIKI、内网、钉钉、朋友圈等输出文章或碎片化内容,比如写相关图书

“说”定位相关的内容,比如聊高并发架构、聊新媒体营销、聊职业发展、聊亲子关系、聊朋友圈文案。

教授”定位相关的内容,比如开发课程、辅导别人、讲座分享等。

组织”与你定位相关的活动,比如牵头组织线下活动、线上学习小组、俱乐部等。

现实操作时,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合自己的思路来设计“作品”,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落地“作品”,只要遵循“强化个人品牌”这个原则,就是可以的。

04、小结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职中建立个人品牌的主要内容了。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可以理解什么是职场个人品牌,明白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更重要的是,掌握在职场中打造个人品牌的四个步骤:找准定位、厚植实力、打造一两个影响力事件塑造品牌和持续创造作品强化品牌。

愿每个人都可以助品牌思维经营自己的工作,不断成长,直到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 +1
安晓辉

微信公众号:安晓辉生涯(ID:programmer_sight);作家,职业规划师。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