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探秘职业目标,4招教你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很多人对工作不满,但是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也没能做出什么改变。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即,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很多方法,今天我会给你介绍如下四种: 榜样
封面故事
逻辑层次模型
生涯幻游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01、榜样

榜样是指我们想要成为并且通过努力可以成为的人。

榜样会折射出我们想要的东西。

我上大学时阅读了《平凡的世界》,一度把路遥作为榜样,想要写出类似《平凡的世界》那样的小说来温暖他人。于是我就真的开始写小说了,在兵马俑BBS、在榕树下、在西陆文学、在故乡等网络文学社区摸爬滚打。

2005年我转行做软件开发,学习MFC时,买了本《MFC深入浅出》,被侯俊杰老师的才情吸引,曾把他作为榜样,觉得我也可以成为他那样的人,写出类似《MFC深入浅出》这样的书,帮助有需要的人提升技能

提到榜样,一般会触发你对各种“结果”的各种“想要”,我想要他的名声地位、我想要他的成就、我想要他的能力、我想要他的财富……这些当然也没错,但对于探索职业目标来讲,更有价值的关注点是——榜样做了什么事情,为别人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价值,以及他是怎样做到的。

也就是说,职业目标不仅仅是你想要什么,更是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工作和职业存在的前提,是这个世界上有人需要你的劳动产出,愿意花钱买你的产出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假如你所做的事情不能满足任何人的需求,对别人没有价值,那你的工作就难以为继。

所以我们在分析榜样时,要多关注榜样所做的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在那里寻找职业目标。

比如我喜欢路遥,路遥所做的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一个是编辑(成名前是《陕西文艺》的编辑),一个是写小说。我当时更喜欢写小说这件事,当时的职业目标就是成为小说作家。

比如我喜欢侯俊杰,侯俊杰所做的事情有很多,写作技术图书,翻译技术图书,讲课,演讲等等。我当时更喜欢的写作技术图书,当时的一个潜在的职业目标就是成为技术图书作者。

可能因为我在各个时期都有榜样,所以我特别喜欢这种方法,同时,它也简单易行,所以特别推荐给你。

你的榜样是谁呢?请想一想,写下他的名字,分析一下他在做哪些事情,也许其中就隐藏着你的职业目标。

02、封面故事

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登上媒体的封面。比如王石,曾经登上《环球人》的封面。

比如莫言曾经登上《中国文化人物》的封面。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夏永立曾经登上《小学教学》的封面。

比如我,上过《中国培训》的封面(虽然是群像)。

每个登上封面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你也可以因为自己的故事,登上某本杂志的封面。

想象一下三年后的今天,一家知名媒体刊登了一篇关于你的重要报道,封面上不但有你的照片,还引用了你说过的话。

哇,太让人兴奋了,不是吗?

现在完成下面的练习:

这是哪家媒体?

选择一份你喜欢的杂志、报纸、网媒或者电视节目

这家媒体上,为什么有你的报道?

列出你最喜欢的理由,比如取得了某种成就。

关于你的那篇报道,讲的是什么内容?

写下媒体在访谈中引用的你的话语。

当你完成这个练习后,请做进一步分析,试着寻找下列信息

媒体所属行业领域
报道中关于你的身份的信息
你取得的成就
你展现出来的能力
你被报道那个时期,日常都在做哪些事情

如果能说出来这些信息,你的职业目标可能就会浮现出来。

03、逻辑层次模型

逻辑层次模型是罗伯特·迪尔茨提出来的一个工具,他指出,我们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分为六个层次。

环境,指的是事情所在的特定环境,如理环境、时间限制等。

行为,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也就是在环境中我们实际的运作。

能力,即我们能做什么和能有多少选择。

我已掌握、还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价值观,指我们所拥有一套信念/价值,即“为什么做(或不做)”、“有些什么意义”、“对我有什么好处”。

角色,即我在这件事中承担哪些角色和使命

愿景,这是更高层次的因素,包括特定身份、信念、能力和行为所处的更大的系统和更大的愿景,比如他所在组织或系统的愿景。

比如苹果的愿景是“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

这六个层次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来看,是:愿景、角色、价值观、能力、行为和环境。

每一个层次是下一个层次中各个因素的综合,并对下一个层次进行指导。高层次作出的改变一定会向下“辐射”,改变会沉淀至下面的层次;较低层次的改变却不一定会影响上面的层次。

基于层次间的内在关系,我们在探索职业目标时,应该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

(1)愿景

首先问问自己,我的愿景是什么?或者我愿意认同哪个系统或组织的愿景。

比如小米的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比如谷歌早期的愿景——“组织世界的信息并使它快速的查找”。

比如我的愿景是“帮助别人发现适合他们的工作”。

这里要注意的是,好的愿景是指向他人的,要体现出来是在满足别人的需求,为别人创造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像唯品会的愿景——“成为全球一流的电子商务平台”,就不那么好,不那么令人心动,结果呢,现在你也可以看到,它并没有成为全球一流的电子商务平台,相反,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2)角色

找到愿景之后,就可以接着问,“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我希望承担哪些角色?”

比如你认同小米的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那你愿意为此做哪些角色?手机芯片设计师、小米之家的店面销售、MIUI系统开发工程师,或者其它的?

在这一步,往往就可以导出来职业目标。

比如我的愿景——“帮助别人发现适合他们的工作”,有很多可能的角色,能够实现它。比如猎头招聘专员、职业规划师面试官、技能培训师等等,我更乐意做职业规划师。

(3)价值观

发现可能的职业目标后,可以进一步询问,“哪些事情对我更重要?”

同一个职业目标,也可能做各种不同的事情。

比如同样是软件开发工程师,有人愿意做电商类的App开发,因为他更看重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能够直接给用户带来满足;有人愿意做电商系统的后端开发,因为他愿意从技术上持续超越取得更高的成就。

比如同样是职业规划师,有人更愿意专注一对一咨询,因为他喜欢面对面的交流和直接的反馈;有人更愿意做师资培训(培训别人成为职业规划师),因为他更看重职业规划技能体系的传播和帮助别人成为职业规划师;有人更愿意通过写作传播生涯自助知识,因为他不喜欢和人那么接近但又想帮助别人。

就我来讲,我更倾向去做一对一咨询和写作,不大愿意做师资培训。

基本上到这一步,就可以将职业目标具体化到工作内容这个层面,后续再探索,就到了更为具体的实现层面,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简要说一下,不做展开。

(4)能力

在这一层,你需要去做信息收集,了解“我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成为某个角色”。

(5)行为

往我想要的职业目标前进的话,我的行动计划是什么?我现在应该做哪些事情?

(6)环境

在环境层面,考虑地点、时间和人三种因素,尝试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应该在什么地方开始我的行动?
(也许你需要换城市
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计划
认识的人或公司中,有哪些可以帮助我达到这个目标?

逻辑层次模型探索职业目标,流程如上所述,但实际执行时,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比如澄清愿景、明确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且,这些过程,可能也没有说的那么简单。

04、生涯幻游

生涯幻游是一种经典的生涯咨询技术,它通过将你带到你期望的未来场景中,让你看见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生涯幻游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潜在的价值观,以及重新发现自己的人生愿景。

大部分人做了生涯幻游后,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更明确的目标。但根据过去的文献报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没办法进入幻游态。

完整的生涯幻游分为引导、放松、幻游、归返、讨论共五个步骤,要在咨询师指导下进行。文章是广播式的单向传播,只能给出一个简化做法。你可以试着去做一做,看有没有效果。

请放心,生涯幻游过程是自然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不会失控,没什么副作用。要注意的是,在某些幻想过程中会产生情绪,这是自然的。

开始之前,你可以找一个自己希望幻游的时间,比如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探索职业目标时,三年、五年,都是比较合适的时间。

下面是具体的做法(根据金树人老师《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第十四章改编而来),分为三步。

第一步,放松自己。

请穿宽松的衣服,找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环境,用你觉得舒服的姿势坐下来。然后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让自己放松下来。

第二步,幻游。

下面是引导语,你可以熟悉一下,然后自行按着引导语的流程来幻想。

假设你坐着时空机来到了三年后,算一算,你现在几岁,想象自己的容貌。请尽量想象三年后的情形,越仔细越好。

好,现在是清晨,你从床上醒来,睁开眼睛,首先看到的是天花板,它是什么颜色的?

接着,你准备下床,脚指接触到地面,请感受一下地面的温度,是暖暖的,还是凉凉的?

经过一番梳洗之后,你来到衣柜前准备换衣服上班,今天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出门?穿好衣服,看一下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你来到了餐厅,在餐厅做了什么?今天的早餐吃的是什么?一起用餐的有谁?你跟他们聊了些什么?

接下来你出门,准备前往工作地点。你回头看一下你的家,它是一栋什么样的房子?然后,你将搭乘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出门?

你快到达工作的地方了,首先注意一下,这个地方看起来如何?好,你进入工作的地方了,你跟同事打了招呼,他们怎么称呼你?你还注意到哪些人出现在这里?他们在做什么?

你坐下安排工作,上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会用到哪些东西?跟哪些人在一起?

接着,上午结束。午餐如何解决?吃的是什么?跟谁一起吃?午餐还愉快吗?

接下来是下午的工作,跟上午的工作内容有什么不同吗?都在做些什么?

快到下班时间了,或者你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但你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下班后,你是直接回家,还是会参加什么活动

回到家,家里都有哪些人?晚餐和谁一起吃?吃的是什么?晚餐后,你做了些什么?和谁在一起?

睡觉前,你计划明天参加一个颁奖典礼,接受一项颁奖。想想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奖项?颁奖给你的是谁?你的获奖感言是什么?

该上床休息了,躺在床上回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今天过得愉快吗?是不是要许个愿?许什么样的愿望?

你渐渐进入梦乡,一分钟后我会叫醒你。(你自己做时可以自己想办法醒来)

第三步,总结分析。

从幻游中醒来后,请回想幻游画面与细节,将它们记录下来,并归类到工作、家庭、休闲、学习这四个方面。请注意区分一下,幻想内容中有哪些是与目前的经验相同或相似的,又有哪些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要特别琢磨的。

然后分析你得到的素材,看看你在工作上,是什么身份,在做哪些事情,想要获得什么成就。由此,就可能发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05、小结

真正的职业目标,体验后才能确认。

以上,介绍了四种帮助我们探索职业目标的方法:榜样、封面故事、逻辑层次模型、生涯幻游。当你使用这些方法,探索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就可以推演出当下要做的事情了,就可能做出改变。

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美好时光日志、成就事件分析、生命线技术、生命平衡轮、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MBTI测评、大五人格测试等。

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只是“意向选项”,因为,在你没有真的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去做足够深入和丰富的体验之前,你无法真正确认这个职业就是适合自己的。

请记得,职业目标的确认,既需要信息探索,也需要实地体验。所以,不要陷入这个致命的误区——“我必须等真的确认了职业目标,才能展开行动。”

实际情况是,职业目标的确认,往往是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的。

所以,如果你有了一个想法,但不是很确信,没关系的,去找个环境试一试,体验一下,然后再来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更为靠谱。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安晓辉

微信公众号:安晓辉生涯(ID:programmer_sight);作家,职业规划师。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