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多年前,我还是个不由自主就会与他人比较的人。偶尔,还会难以自拔。
这种不由自主的“比较”表现在:
虽然我知道比较不好,会给我带来痛苦,而且于事无补。
但是,只要看到身边的人在某方面比我好,我的情绪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 一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她一样,另一方面我会不由自主的感到失落。
直到有一年,我们团队来了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生。
她看上去非常普通,可一聊之下,我才发现她家有十几套房子。
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有十几套房子就意味着可能拥有了上亿资产。
在那之前,我一直有个信念:只要一直努力奋斗,我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就可以比很多人都强。
可是,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自己这种想法的幼稚:有些人哪怕刚刚步入职场,却已拥有了我可能要奋斗一辈子才能得到的东西。
一瞬间我有了顿悟之感:原来,我一直都走在一条虚妄的“比较”之路上。
这条路,带给我的不是满足、幸福和生命力,相反,它带给我的是时不时的痛苦、虚弱和无力感。
在那之后,根植在我心里的“比较”执念,就一点点的土崩瓦解了,而我也走在了一条“无心比较”的人生路上。
从此,在这条路上,指引我的不再是其他人的能力与境遇,而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呼唤......
1、人,天生就爱比较
心理学指出,人,天生就是爱比较,我们生而如此。
因为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也才能知道自己是谁。
其实,这件事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了。
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就很喜欢拿我们与其他小孩子比。
“你看某某的学习成绩多好啊,你再看看你。”
“我同事的女儿这次数学考了满分,为什么你只考了85分?”
“人家小孩不但学习好,体育成绩也优秀,你怎么学也学不好,体育也这么差,连个800米都跑不下来?”
于是,我们就在日复一日的比较中长大,并最终养成了“凡事都与别人比”的习惯 – 不仅拿自己与同学比,还开始拿自己与同事、邻居或亲戚们比,而比较的范围则从小时候的考试成绩扩大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最终,工作、工资、职位、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都成为了比较的对象。
“我就算努力一辈子也比不过他在30岁时达到的成就。”
“你看看我同学的老公,多有出息,我同学现在每天住着别墅,开着玛莎拉蒂。你再看看你,混成什么样了?”
你让自己一生都陷在了一个“与别人不断比较”的游戏中。
但,这个游戏里,没有真正的赢家。
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人比你更年轻、比你更漂亮、比你更有才华、也比你更富有。
同时,也正是因为你永远也无法取胜,你的内心总会时不时充满失败和不满足,痛苦、失落、烦恼、纠结如影随形。
就这样,你就在一次次“不由自主”的比较中,不断受着折磨。
1)比较与自恋
人,都是自恋的。
但大多数人,都是“虚体自恋”。
虚体自恋说的是: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和外在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容貌、身材、金钱、社会地位、名气等。
所以,当你拥有很好的外在条件时,你的自恋就会爆棚,当你的外在条件变差时,你的自恋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而实体自恋说的是:你的自我价值感,你觉得“我很好”的这种感觉是一种很真实的东西,像就一种实体,它不会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大的损害。
如果你的自恋主要是虚体自恋,那么你会特别容易跟人比较,因为只有在你比别人强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不错。
当“我比别人强”这个事实被打破时,你的虚体自恋就会被破坏,这时你就会产生一种“我不行”、“我很差”、“我好失败”的羞耻感。
因此,如果你的自信、对自我的肯定,都是建立在“虚体自恋”之上,那么它们必然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只要遇到大的挫折,就会立刻崩塌。
相反,如果你的自信、对自我的肯定,都是建立在内在力量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实体自恋”之上,那么,它们必然是牢固的、是坚不可摧的,是能源源不断给你注入能量的。
2)比照群体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跟我说,他想把刚开了2年的车换成特斯拉,但又担心换车后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万分,犹豫。
我问他:“为何换车对你如此重要?”
他说:“我周围的同事现在开的不是奔驰,就是宝马、奥迪和特斯拉,所以我不想继续开我那辆车了。”
我又问他:“那假如你的同事开的都是与你类似的车,你还想换吗?”
他想了想说:“不想换了。”
我这位朋友,就是典型的“比较驱动”。
这种物质比较能够给他带来身份价值上的判断,通过这种判断,他能感觉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满足。
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的确是靠不断的比较得来的。
不仅如此,我们的比较常常都是通过与自己相似人群做出的,我们有着自己的“比照群体”。
正如,你既不会去与世界首富比财富,也不会去与拾荒者比幸福一样。你只会与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进行比较,尤其是你的同学、同事、朋友和邻居。
只有在你觉得自己的房子比他们大,开的车比他们好,身上的名牌比他们多,自己的孩子比他们孩子学习好,日子看起来过得比他们好时,你才会感到幸福与满足。
否则,你就会感到痛苦。
只是当你通过拼搏奋斗跳上另一层台阶后,你就不再会与之前的“比照群体”相比了,因为你已有了一批新的“比照群体”,于是你又会再次陷入新一轮更高生活水准的“比较”中。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更高一层的“比照群体”,即使做到了像马云和马化腾那样,你会发现在他们之上还有更高一层水准的“比照群体”存在着。
一山还有一山高,就这样,你一直努力赚钱,却永远无法满足。
3)无法关注自己人生的“准心”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有志之士,既然有心追求道,但同时又以自己衣食之奉不如他人为耻,那就没必要跟他谈论道了。
为什么?
“有志于道”说的是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志向与人生目标是什么。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既已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准心”,那他就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是不可能与他人比较的。
相反,如果此人仍在比较,那就说明他所说的“志于道”是假的,于是也就没必要再与他谈论了。
这话看似残酷,但想想的确如此:当你太过关注别人如何如何的时候,你就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准心”。
当你把大量时间、精力都放在要和别人拥有一样的物质财富时,你就很难再拿出时间来做其他更重要的事。
比如,发挥你的创造力,比如,进行深度的思考,比如,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景与目标等。
如果你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生活,常常羡慕别人的衣食住行比你更好,那你就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准心”,最后,你终将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都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心”。
事实上,我们的人生愿景和目标才是我们人生的“准心”,所以你要做的是:瞄准你的“准心”,去努力、去成长、去生活、去工作。
2、怎么办?
错误的比较,不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痛苦和烦恼,同时也会成为我们成长发展的严重阻碍,那么,面对自己的比较之心,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1、寻找真正的偶像
如果说“比较”是一种根植在我们体内的基因如果说我们非比不可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去跟真正的偶像比。
什么是真正的偶像呢?
在这里,我说的不是歌星影星,而是人生的楷模。
有没有一个人,他的人生正是你想要的?他活出的人生意义正是你向往的?
如果有,那他就是你的人生楷模,是我说的”真正的偶像”。
这时,你就可以以他为偶像、为目标,去创造和实现你的人生,从此之后,你就每天跟他比。
如果你的偶像是孔子,那你要比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修养。 如果你的偶像是庄子,那你要比的就是“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坐忘之道,以及超脱人世的胸怀与状态。
当这样去比的时候,你的成长将是飞快的,而你的痛苦则会迅速减少。
所以,我们可以比,只是我们不要去跟身边的“比照群体”,也就是同学、同事、朋友比。
因为长期与“比照群体”比较,会将我们限制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尤其是,如果你的“比照群体”水平本身也就一般的时候。
相反,如果我们能与真正的偶像去比,与人生的楷模去比,那我们就能不断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超越。
2、与自己比
当拥有了一个可以比较的偶像时,我们就可以每天向着那个方向前进一点点。
这时,我们就可以自己跟自己比了。
什么是自己跟自己比呢?
在这里,比较的对象不是“我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多赚了一点钱”,而是,“我今天是不是又比昨天有了一点点的成长”。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去做每一天的自我比较,我们可以把自我比较的频度拉长到一周。
而这些细微的成长,可能是多学了一个知识,可能是多掌握了一个技能,也可能是在底层能力上有了一点点小小的进展。
甚至有时,我们可能是先感受到痛苦与阻碍,然后才会体会到这种底层的进展。
这时,这种痛苦和阻碍,其实也是一种进展,它只是在为未来某一天的突破或顿悟提供积累。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自我比较,能够帮助我们向着想去的方向不断前行。
3、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
人生,有两种游戏。
一种是有限游戏,一种是无限游戏。
什么是“有限游戏”?
它说的是你一直都活在社会主流价值观里,以“取胜或比周围人更好”为你的人生目标。
在年轻的时候,你的时间非常充裕,你拥有梦想、有对未来的期待,也相信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你被各种主流价值观“绑架”,不知不觉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变成了“比周围人活得更好”,于是你投入了一场又一场的“有限游戏”中,把自己曾经拥有的梦想和无限可能全部抛在了脑后。
这时,你的选择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艰难,你开始常有一步不慎,满盘皆输的危机感。
年轻时,你能轻易做出谈恋爱、换工作、以及出国读书的决定。而现在,你做的每个决定背后的机会成本都在与日俱增,你认定自己绝不能继续任性。
有限游戏的实质就是:你在用自己的选择权、以及可能性去换取与周围人相比的“胜利”,你在通过放弃“自己真正的自由”去获得“别人眼中的胜利”。
于是,在离生命终点依然很远的时候,你已决定了自己人生的终局。
那什么又是“无限游戏”呢?
“无限游戏”不以取胜或比周围人更好为人生目标,而是主动投入到人生的梦想和追求中,并以延续它们为目的,因为你相信人生的无限可能性。
“有限游戏”会让你不断与他人比学历、比工作、比职位、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
而“无限游戏”则会把你从这种视角拉回来,启发你去跟自己玩一场有趣的游戏,比如:追求智慧的游戏,或创造美和艺术的游戏。
所以,当你选择参与到“无限游戏”中,活出自己的人生时,你就可以停止与周围的人比较,不再以取胜为人生目标。
最后的话
对很多人而言,比较心态是需要持续警觉的。
因为它很容易让我们只注意到别人比我们超前或落后的地方,从而迷失了自己要去的方向。同时,也很容易将我们限制在一个狭小的比较范围内,从而失去了人生的更大可能。
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比较之心,从“与比照群体比”转向“与偶像比”,从“跟别人比”转向“跟自己比”,从“有限”转向“无限”,那你的人生将会成长非常大的一步。
与君共勉。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