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刘润
主笔 / 方雁橙
疫情居家这段时间,我每天都会用直播的方式陪伴大家。从第25期开始,我邀请了9位老师来直播间,请他们从专业的视角,做一些分享,希望给身处不确定中的你,一点点确定感。
我们邀请了王立铭老师,王立铭老师是浙江大学教授,神经科学家。我特别喜欢王立铭老师说的一句话:进化论,是地球上唯一可靠的成功学。
这次直播,我向王立铭老师请教了很多关于进化的问题。我发现不仅是商业,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能用进化论的逻辑来解释。
王立铭老师说,搞清楚进化论之后,我们看很多社会问题,也会更加心平气和。因为你知道这些问题,不是坏人专门使坏,而是历史包袱,很难完全避免。
和王立铭老师聊完,我很受启发,意犹未尽。今天我把直播中的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1.“若无进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
提问:什么是进化论?
从狭义来说,它解释的是地球生命的最初起源是什么?我们今天地球上的生物从何而来?从一个什么样的形态逐渐发展到今天这样。这可能是进化论最直接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但仅仅把进化论理解成回答“生物如何起源,怎么变成今天这样”,可能有点狭隘。
它除了解释“生物从哪来”的具体问题,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把生命科学或生物学领域所有零散的问题都串到了一起,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进化论是解释所有生命现象底层逻辑的一个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大统一理论。
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说,“若无进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生物学会让人觉得没什么定律,充满例外,甚至有时候毫无道理。而进化论是唯一能够系统解释这些看起来毫无道理的现象的理论,所有千奇百怪的生命现象,因为进化论的穿针引线,有了理解的抓手。
除此之外,进化论更重要的价值是:在生命世界之外,提供了一个思想工具的价值。它能够告诉我们复杂系统和复杂趋势的生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比如,抛开生命现象的进化,还有大量性质不同的存在,在某一个空间里发生竞争,然后按照某种筛选标准,最后只有一部分能够保留下来继续竞争和接受筛选,也其实就是进化。
在这个语境里,发生进化的可以是生物体,但也可以是人类的思想,技术,或商业和社会组织。只要你允许它发生变异,发生竞争,发生选择,它都会遵循进化的逻辑,呈现某种进化的趋势。
从这个角度讲,进化论除了能解释生命现象的很多问题,也能解释人类世界和商业世界的很多问题。
比如,为什么今天商业的格局是这样的?为什么商业世界的竞争会是这样一个走向?为什么任何一个复杂的组织,比如学校,比如政治组织,比如商业组织,慢慢地都会出现一些冗余或者缺陷。当你把这些问题放在进化论的框架里,其实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释。
现在再来看什么是进化?其实就是变异、竞争和选择三个要素环环相扣,组成的一个筛选系统。
在生物界,这个筛选系统可以解释生物是怎么来的,在生物界之外呢,它以解释一个组织是怎么来的,一个思想是怎么来的,一种技术是怎么来的,或者人类世界中看到的某个问题是怎么来的。
2.进化是个保守主义者,从来不玩革命性的突破。
提问:人的眼睛是如此精妙复杂的器官,眼睛能用进化论来解释吗?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我先讲个故事。
我在美国读博的时候,经常会在校园里遇到一些传教士,他们看起来文质彬彬,拿着圣经,到处发小卡片。一般我碰到就走开了,有一次可能是我比较闲,就和他们聊起来了,他就跟我说,人类这么智慧的生物,怎么可能是猴子变的呢?
我知道跟他解释不清,也没打算解释,准备离开,这时候他突然就说到了眼睛这个事。他说,你看啊,眼睛这么复杂的器官,不可能是进化来的吧,完全想象不到啊。我觉得要说清楚这个话题很不容易,所以没跟他继续纠缠。
但确实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眼睛是多么精密复杂的器官,怎么突然就进化来了,听起来不太可能嘛。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眼睛是通过进化来的,这件事不大可能。
我们用一个稍微有点抽象的词来解释,叫不可约分性。
什么意思呢?
以人类的眼睛为例,人类的眼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有眼皮,睫毛,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等。有这么多的组成部分,还要用一个特定的结构装在脑袋上,才能发挥作用。你但凡减少或增加任何一个组分,或者改变一点眼睛各组分之间精密的结构,整个系统都没用了。
这就意味着,它从逻辑上似乎应该是突然一起出现的,而且在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具备了现在的结构。但这就让人觉得很困惑,很不符合我们对进化论的传统理解。一个具有不可约分性的复杂系统的突然出现,怎么用进化论来解释呢?
但是,在生物学里,眼睛这个例子不光不能用来否定进化论,还能用来证明进化论。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有一句总结:进化其实是个保守主义者,它从来不玩革命性的突破,都是在原来的系统上小修小补。这句话正好可以用来解释眼睛的进化的问题。
在真正的进化史上,其实不需要突然出现像人类眼睛这样复杂的器官,一开始可以是非常简单的眼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叠加。比如,在生物界最简单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呢?不懂生物学,你也能从逻辑上推演出来,它应该是一个感光细胞,有光照上来就感受到信号,没有光,就感受不到。
虽然对人类来说,这样的“眼睛”不值一提,但和没有感光能力的其他生物比,它就已经有了巨大的优势。比如,其他生物都感受不到光,没法分辨白天和黑夜,而它却可以。白天,它知道该出去找吃的了,该出去晒太阳了,到了晚上,它知道该休息了。只是从不感光变成感光这个对人类来说微不足道的能力,就已经让这种生物具备了巨大的生存优势。
然后,在此基础上,它可以继续叠加新的生存优势。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感光细胞,本来感光部位是在生物体的表面。但它发生了基因突变,在身体表面形成了一个凹陷,像杯子一样,感光部位因此就到了杯底。
虽然它还是一个感光细胞,但此时的它又具备了新的生存优势。因为它在杯子的底部,除了能感受到光,它还能粗略知道光的照射方向,能大概判断光线是从哪个角度来的,因此可以做相应的调整。所以,就比它的祖先多了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按照这样的逻辑层层叠加,人类的眼睛才慢慢在进化历史上成型。
为什么说眼睛这个案例还反过来支持进化论呢?
因为按照这样小修小补进化来的生物,它一般都会带有历史遗留的包袱。而人的眼睛就存在很多“历史包袱”,恰恰说明它是一点一点堆积出来的。
比如,如果一个人高度近视,就容易得一种病,视网膜脱落。比如,我们的眼睛存在盲点。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因为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眼球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形,带着很多历史遗留的包袱。而眼睛存在的这些历史包袱,某种意义上,可以证明它是进化来的。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有大量的“历史包袱”。不管是人类社会的运行问题,商业组织的运行问题,还是其他各种复杂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解决不了,恰恰是因为这些问题,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所以有一些“历史包袱”根深蒂固,没办法轻易扔掉。
我觉得搞清楚进化论之后,我们看很多社会问题,也会更加心平气和。因为你知道这些问题,不是坏人专门使坏,而是逐渐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包袱,很难完全避免。
3.进化所有的决定都不是最优解,都是妥协的结果。
提问:我们在生育的时候,应该多生还是优养呢?怎么才算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生物生存的第一要务是繁衍后代,更多地传播自己的基因。所以这个问题,理论上来讲,应该既要多生,又要优养,保证多生孩子,也保证所有的孩子都活下来,这是效率最高的。
但是呢,你没法同时做到既多生,又优养。单就从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比如精子和卵子)的角度也是做不到的,生物体能调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想要产生大量生殖细胞,那每个生殖细胞获得的营养就不会太多,就一定会影响后代的生存能力;反过来说,想要投入精力照顾每个后代,那生物体也就没有办法调用更多资源产生数量庞大的后代。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进化所有的决定都不是最优解,都是妥协的结果。因为确实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总是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妥协。
生物基本上只能选择一种更适合的方案,要么多生,要么优养。在多生和优养之间,有的生物选择了多生。
比如昆虫。蝗虫漫山遍野飞过来,交配完生了一堆受精卵,可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然后就飞走了。能不能存活无所谓,因为它选择的是多生。
有的生物,选择的是优养。比如,哺乳动物。不是生完就不管了,生完还得哺乳。人类是生物界中很典型的少生优养的物种,光生还不算,我们得怀胎10月,生下来要哺乳,要教育,要消耗巨大的精力。
人类一直选择的都是优养,生育率近些年却越来越低了。这件事有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在解释,但在进化论思维中这件事也有独特的理解:这是因为人类首先就是偏向优养而非多生的物种,而且优养这件事在今天变得越来越有现实可能性了。比如,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的安全问题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比如,你手破了,被细菌感染了,得不到很好的治疗。
但在工业革命以后,我们有了安全的水,有了抗生素,有了疫苗,人类在进化史上第一次拥有了“我想好好养,我就能养好”的能力了,意外发生的概率变得越来越低,这时候,多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会更向着优养的方向持续靠拢。
当我们应对意外的能力越强,越能确定能够养好的时候,就越会选择“优养”的策略。
当环境越不确定,就越偏向“多生”的策略。这甚至都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是被自然选择的一种策略。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比如,当风口出现的时候,大量的人会涌入某个赛道,然后竞争就变得激烈起来。在不断的竞争中,有的公司脱颖而出了,有的落后了,甚至有些公司在残酷的竞争中消失了。
慢慢地,这些留下来的公司,就会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的竞争状态,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公司开始变得保守了,会更偏向“优养”的策略。
当环境再次发生变化,比如,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比如,出现了新的突破性变革,又一下子变得不确定了,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这时候可能又会偏向“多生”的策略。
比如,腾讯开始做微信,有几个团队同时在做,因为不知道谁能做成,既然不知道谁能做成,你们去做吧。
4.变异没有方向,竞争和选择在特定情况下有方向。
提问:进化有方向吗?
我们说,进化有三个关键词:变异,竞争,选择。
变异是随机的,是没有方向的。但竞争和选择在特定情况下是有方向的。
比如,长颈鹿要吃树叶,这时候谁脖子长谁就更有优势,因为可以够到更高的树叶,也可以把脖子短的长颈鹿赶跑。所以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长颈鹿脖子长就是竞争优势,会逐渐选择出脖子越来越长的长颈鹿,这个过程是有方向的。
进化有方向的另一个证明是,从整体看,物种的平均复杂度在上升。
整个生物进化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依然有大量的结构非常简单的生物存在,比如细菌,而且活得很好。但从整体来看,今天自然界物种平均复杂度和数十亿年前生命刚起源的时候比,是持续上升的。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进化生物学家古尔德提出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理论叫“醉汉回家理论”。
什么意思呢?
一个喝醉酒的人,跌跌撞撞准备回家。但在他回家的路上,左边是一堵墙,右边是一条沟。在这个醉汉回家的路上,只要路足够长,他一定会掉进沟里。虽然他撞墙的概率和掉进沟里的概率差不多,但撞了墙,他就会被弹回来,而掉进沟里的这个趋势是不能避免的。
自然界物种的进化,有点像醉汉回家的过程。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往简单发展是有限度的,到了某个最小的结构,就相当于撞墙了,过不去了。但复杂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所以最终整体会越来越复杂,使得平均复杂度升高。
比如细菌,它需要一个最小的结构来保证能量和信息,它没办法再往简单变化。但它可以尽可能变得复杂,可以不断堆积,因为复杂是没有极限的。
商业的进化也是如此。刚开始,可能是一个人挑着担子卖东西,然后出现了手工作坊,几个人把活全干了。今天街上叫卖的小吃摊,夫妻店,依然保留着这种最简单的模式。
简单是有限的,但商业结构的复杂却是无穷无尽的。从一个人到三五个人一起创业,然后出现了组织,出现了工厂,出现了公司,出现了集团。现在商业结构的复杂度还在不断上升,可能会越来越复杂。如果你要想在这个平均复杂度不断上升的环境中,做得更大更好,就需要研究复杂的系统,研究基本的生存能力。
5.冗余是创新的前奏,没有备份的生物经不起任何挑战。
提问:怎么从进化论解释人长了两个肾?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人是两侧对称的生物,长出两个肾本身并不奇怪。两个肾其实无法完全相互替代——真少了一个人体的机能会受到影响;但它们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冗余——所以捐肾才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这种冗余有优点,也有缺点。
它的优点是功能互补,有备份。缺点是会消耗资源,很多时候只在少数情况下使用。
举个例子。
一个生物体,如果一个基因多一份拷贝,有了冗余,当一个基因坏了,还能用另一个。
但在进化的过程中,冗余会慢慢消失。因为冗余虽然听起来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发挥功能。反过来,生物体携带这些冗余本身就是一种负担,还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
但是,冗余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微妙的作用,就是冗余通常是创新的前奏。
一个没有冗余的生物体,它是经不起任何意外挑战的。一旦它身体里的一个组织出现问题,如果没有任何可替代的组织,它就只能被淘汰。这样一来,它就必须非常小心翼翼的维护自身的所有机能不出任何问题,这样也就无法孕育什么革命性的创新,因为创新总需要试错。
相反,当生物体拥有冗余的时候,冗余部分固然是个累赘,但因为它不需要承担什么生死攸关的使命,反而有了试错的自由。
我举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
人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来自冗余。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大多数灵长类动物,是看不到绿色的,因为我们的祖先长期生活在地底,在黑暗中活动,不需要这个能力。
但在人类进化历史中,大约2000万年前,负责看到绿色的基因被错误复制了一份,就变成了两份绿色基因,成了冗余。
正常情况下,也许再过一段时间,这份冗余的绿色基因就会被淘汰掉。但在它还没有被淘汰之前,因为冗余,就给创新提供了土壤。其中一份绿色基因发生变异,变成了红色,突然就多了一份红色的基因,然后,就能分辨绿色和红色了,这种冗余带来的变化反而成了一种优势——比如在绿色的树叶中快速识别成熟的果实——被保留了下来。
比如,如果一家公司没有任何冗余,每个岗位上的人都不可替代,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很有效率,但其实很危险。如果有人生病请假了,就没有人代替他完成工作,一旦某个重要岗位上的人离职了,公司的业务也会受到巨大影响。
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储备一些冗余。
比如,谷歌,会给员工20% 的自由时间,在这20%的自由时间里,员工可以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这其实就是一种冗余。员工在这些时间里,不受任何束缚,反而更容易激发创造力,研发出更多有创意的产品。
比如,去年K12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那些没有任何冗余的公司,就像走钢丝一样,一旦这根钢丝“啪”断掉,就没有任何办法了。俞敏洪老师,有个做法我很佩服,他有一个原则,就是公司账上永远要留一笔钱,这笔钱够付老师工资和课时退费,这个钱多数时候是没发挥作用的,相当于是冗余。但K12行业去年受到冲击的时候,这部分冗余却给他创造了巨大的生存机会。
对商业的另一个启发是,很多时候,过度竞争和冗余是对立的。
比如,当一家公司,一个行业,过度竞争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冗余的。因为过度竞争,可能会把你逼入一个局部最优的陷阱。当你处在一个极端竞争的环境里,你可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断加码,使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几乎必然意味着你需要甩掉所有包袱,抛弃所有冗余。
或许你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强,但同时也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的陷阱。你没有冗余去探索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当环境出现变化,你当前的优势不具备竞争力的时候,你的竞争力就不复存在,就会失去应对变化的能力。
6.更好的竞争是“你吃叶子,我吃根”,找到各自生态位。
提问:在人类社会里,讲太多进化论,比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不是太残酷了?
用进化论来研究和解释人类社会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来源和走向,本身没有问题。
而之所以我们会觉得进化很残酷,其实是源自大家对进化论的一种误解,如果进化理解为“赤裸裸的竞争”,太狭隘了。
竞争,是达尔文在进化论中一直谈到的,是进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它绝不仅仅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达尔文把竞争分为: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和环境竞争。
什么是种内竞争?
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两个人到非洲旅游,突然后面来了一头狮子,这两个人撒腿就跑,两人跑得气喘吁吁,其中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跑什么,你再快能有狮子快吗?
另一个人就说:我不需要比狮子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
这其实就是赤裸裸的种内竞争,它有几个特点:时间短,很快就结束了;竞争结果确实是你死我活的,因为逃脱的机会是有限的;竞争方式高度同质化,看谁跑得更快,比的是原始能力。
但种内竞争只是竞争中的一环,甚至是对于生物的长期存续和发展不那么重要的一环。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形成的种间竞争。
那什么是种间竞争呢?
就是你别去争夺相同的资源,你去发展新的生存技能,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找到新的生态位。比如,非洲草原的动物大迁徙,里面有成千上万的羚羊、角马、斑马等等,很多物种在一起。按理说在同一个生存空间,它们应该相互竞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它们从来不打。
为什么?因为它们压根就不用争夺资源,因为斑马的消化系统很好,能消化草,它就吃草的叶子;羚羊呢,嘴长得很特别,能把草根挖出来,它就吃营养更丰富的草根。斑马吃草,羚羊吃草根,它俩就能和平相处了,就不需要内卷了。
所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是对达尔文的误解,进化论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不需要你死我活的竞争,你应该去探索新的生存空间,新的生存技能。
从商业层面来看这几种竞争,也很有意思。比如,我们熟悉的打车软件,社交软件,电商平台,包括自行车租赁,一开始也经历了种内竞争,因为他们要争夺有限的资源,这时候,只能比谁跑得快,谁效率高,谁成本低。
但更好的竞争状态应该是什么呢,是想点办法,跳出同一个能力圈的竞争。比如,我做社交软件,竞争不过微信,那就去找找新的生存空间,去做办公软件,比如,飞书,钉钉就是这种策略。这时候就占据了一个新的生态位,就不是同一个物种之间的竞争了。
商业世界里,很多竞争是很残酷的,你便宜,我比你还便宜,你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但如果能跳出这种竞争,“你吃叶子,我吃根”,你做上游,我做下游,找到各自的生态位,找到新的生态位,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你就有机会活得比别人好。
跳出同一个能力圈,跟环境形成一个更好的互动,而不是在同一个赛道,争夺同一种有限的资源,这也是进化论给我们的生存智慧。
7.进化会以极其温柔的方式发生。
提问: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类到今天为止,是不是几乎停止进化了?
即使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类也一直在进化。比如,我们消化牛奶制品的能力,比如金头发蓝眼睛这些特性,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在持续扩散。再比如,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人类智齿出现概率越来越低了。因为当我们熟练掌握烹饪食物的技巧后,磨食、撕扯食物的能力就没有那么大价值了。
所以,在今天的人类社会里,进化还是以它固定的节奏发生着,但它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比如,某个特征的人,他后代的数量是另一个特征的人的1.01倍、甚至1.001倍,就足够了。我们是看不到这个过程的,但如果持续一千代,两个不同特征的人群的数量,就会发生巨大的差距。
举个例子,二战结束后,欧洲人的平均身高都增加了,其中荷兰人身高增加的最多,他们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cm左右。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进化。大家发现,高个子男生比矮个子男生,平均后代的数量多10%左右。虽然还不能确定原因,但这种现象是确定的。
那为什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人类的进化了呢?
因为在今天的人类社会里,很多问题已经不需要用生物界的进化来实现。比如,有一种疾病叫疟疾,我们曾经对抗疟疾的唯一办法是硬扛,后来发明了奎宁和青蒿素,这个问题就被部分解决了。当人类解决问题的速度比生物进化快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不需要靠生物进化的方式来解决了。
但这不代表进化不会发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进化会以极其温柔的方式发生,而且是以它固定的节奏发生着,但它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既然不重要,我们就不用操心,我们要关注的是,组织方式的进化、生活方式的进化、科技的进化、文明的进化。
最后的话
茨威格的《断头王后》里,有一句话: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这也是进化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今天我们面临很多问题,组织的问题,个人的问题,甚至疫情防控的问题等等等等。从进化的视角,这些问题都是进化过程中遗留的历史包袱。
这些包袱被遗留下来,其实说明曾经它们可能还提供了巨大的生存优势,是成功经验的一部分;但时过境迁,在新的环境中它们不再适用,但进化这个保守主义者也无法轻易摆脱它们,就成为了历史包袱。
有一个词叫盈亏同源,你没法期待任何问题都能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当你在享受进化带来的好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它所带来的“历史包袱”。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进化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就能更坦然,更平静。主动寻找更多进化的可能性,跳出同一个能力圈,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去寻找新的生态位,在新的生态位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你才有机会活得更好。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