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荐的图书:《指数型组织:打造独角兽公司的 11 个最强属性》。
这本书的作者是萨利姆·伊斯梅尔,奇点大学创始执行理事和全球大使,TED演讲人。作者给出的指数型组织的定义如下:
指数型组织是指在运用了高速发展的技术的新型组织方法的帮助下,让影响力(或产出)相比同行发生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长的组织(至少 10 倍)。
先晒一张插图,指数型组织的 11 个最强属性:
然后,我们来介绍下这 11 个属性,再了解下创建指数型组织的 12 个步骤,最后,谈一谈我对指数型个人的思考。
1 MTP
指数型组织都有一个“宏大变革目标”(MTP,Massive Transformative Purpose)。比如:
一个不错的 MTP,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P (目标),目标必须满足下面两个关键的“为什么”:
- 为什么这是可行的?
- 为什么这个组织可以存在?
2 SCALE
SCALE 指的是指数型组织的 5 大外部特性:
- 随需随聘的员工(Staff On Demand)
- 社群与大众(Community & Crowd)
- 算法(Algorithms)
- 杠杆资产(Leveraged Assets)
- 参与(Engagement)
(1)随需随聘的员工
过去我们学一项技能,半衰期可能是 30 年,而如今这个周期已经降到了 5 年左右。比如你学会 YUI,可能三两年就不怎么用了,改用 Vue 或者 ng4 了。那么对任何公司来说,拥有永久性的全职员工团队就越来越有风险,因为员工可能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技能(大部分员工会进入自动电梯模式,不会主动学习新技能),这就导致人员管理的难度变得更大。当公司要做新的产品(服务)需要新的技能时,就必须从外部临时聘用。
这种状况在信息产业、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等围绕着数据展开生产活动的产业,会表现得越来越普遍。很多公司将只保留核心团队,需要某些技能时直接外聘,这样就会变得更为敏捷,更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
(2)社群与大众
如今的互联网正在创造出基于共同属性的社群(trait-based communities),社群让拥有相同目的、信仰、资源、偏好、需求、风险和其他特性的人聚在一起,而这些都与实体无关。对于一个组织或企业而言,其社群就是由核心团队成员、前任团队成员、合伙人、经销商、顾客、用户和粉丝组成的。“大众”则可以被理解为在这些核心层次之外的所有人。
小米最开始做 MIUI 系统时,找到了“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加上工程师、运营、论坛管理人员,就组成了一个特别的社群,这个社群,引爆了后面的 N 种可能。
我前端时间参加方军老师的知识经济实战营,组织方式笔记侠。每次晚上的课程结束,十分钟之内,笔记侠的助教就会发出一张笔记导图,把方军老师讲的内容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我真的被惊到了!一次次被震撼。后来我了解到,笔记侠有一个特别棒的社群:笔记达人。这些笔记达人,个个身怀绝技,能够快速抓住演讲要点并形成图文并茂的笔记。你不亲历,真的难以想象他们的动作有那么快。笔记侠建立了 500 人左右的笔记达人社群!
社群非常重要:
利用 MTP 来吸引早起成员参与。
培育社群。所谓培育,就是你既要倾听,也要反馈,还要有周期性的活动与输出。
创建一个将平等参与自动化的平台。例如,Github 就让其成员对其他成员的代码进行打分和评价; Airbnb 的房东和用户会填写评价表格……
(3)算法
现在是数据时代,数据正爆炸性增长,解决算法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谁能掌控算法,谁能更好地利用算法,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
没有算法的支撑,谷歌、百度、滴滴这些公司,城市公共交通、空中交通管制、供应链管理这些重要的公共领域,都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甚至会瘫痪。
在众多算法中,有两种类型的算法走在了新世界的最前沿: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机器学习这种能力是建立在通过训练数据或历史数据而学到的已知属性之上的,它能基于预测的方法,准确完成新的、未知的任务。Hadoop和Cloudera都是典型的开源案例。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新子集,它基于神经网络技术,能让机器能够在不知道任何历史数据或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发现新的规律。百度、微软、Twitter 和 Facebook在这个领域一掷千金,据李开复讲,美国一个刚刚毕业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博士,都能拿到 300 万美元的年薪。而国内的百度,这方面的资深工程师,年薪也在 200 万左右。
- 收集:算法的运用流程首先就是获取数据,获取数据的途径可以是传感器、人类或者公共数据库。
- 组织:收集数据的下一步是组织数据,这一过程被称为 ETL (分析、转化和加载)。
- 应用:一旦获得可使用的数据,像 Hadoop 和 Pivotal 这样的机器学习工具,以及像 DeepMind 、Vicarious 和 SkyMind 这样的开源深度学习算法就能从中找出关键点,归纳潮流风向,并总结出新的算法。
- 释放:最后一步是释放数据,让它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利用开放数据和 API ,指数型组织的社群就能以平台为基础,将自己的数据与指数型组织的数据重新组合,开发出有价值的服务和新的功能,产生新的创意。
(4)杠杆资产
不拥有资产已成为这几十年来重型机器和非关键只能的标准做法,近几年的外包潮流,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比如苹果就借用了制造商伙伴富士康的工厂和组装流水线来生产 iPhone 等关键产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多公司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实体资产,而无需真正拥有它们。技术让组织不仅能在本地,而且能在全球范围内轻松无障碍地共享和扩张资产。
比如 Uber,就利用了闲置的汽车;比如 Airbnb,利用了闲置的房间……
我觉得,闲置的停车位,很快也会被利用起来。
非资产业务的最新一波潮流是协作消费。协作消费指的是并不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以分享、交换、交易和租赁等方式共同使用某一物品的商业模式。比如教科书,园艺工具和房屋等。
(5)参与
参与非常重要:
只有公司成员和大众积极参与到一家公司的运作中来,这家公司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小米出过一本书,名字叫《参与感》,就在讲这件事,而这也是小米一开始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参与的关键属性包括:
- 评价的透明化
- 自我效能(控制、代理和影响的感觉)
- 同伴压力(社交比较)
- 升华积极而非消极的情绪,从而促进长期的行为变化
- 即时反馈(较短的反馈周期)
- 清晰可靠的规则、目标和回报(只回报产出,不回报投入)
- 虚拟货币或点数
在适当的情况下,参与会创造出超大范围的网络效应和积极的反馈回路。受参与影响最深的是顾客和整个外部生态系统。这些方法也可以用于内部员工,借以提升协作程度、创新力度和忠诚度。
再举个参与的例子。樊登读书会 2016 年底启动了樊登书店计划,到 2017 年 5 月份,全国开店 100 多家。这里面就充分利用了参与这一点(还有杠杆资源):樊登拥有樊登读书会的 IP + 选书 + 讲书等核心能力,会员拥有线下场地等资源,两者一起联营樊登书店。
3 IDEAS
指数型组织的内部属性 IDEAS 是下面 5 种属性的缩写:
(1)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是指数型组织链接和管理 SCALE 外部属性的过滤和匹配过程。用户界面最终会演化成自我配置的平台,让指数型组织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张。
谷歌的 AdWords 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如今它已成为谷歌内部一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生意了。AdWords 实现其扩张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自我配置,也就是说,AdWords 客户的用户界面已完全自动化了,不需要任何的人工介入。
类似的还有 Github ,它卓越的版本管理系统,使得客户可以自己创建仓库、提交代码,完全不需要 Github 的人参与。
书中 84 和 85 页游一张表,列出了一些知名的指数型组织的用户界面,可以参考。
(2)仪表盘
由于获得了大量来自顾客和员工的数据,指数型组织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衡量和管理组织:一种适应力强的实时仪表盘,让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能了解所有关键的公司和员工的量化指标。
想想汽车的仪表盘就知道了。另外这也有点类似 SCRUM 中经常使用的看板,让大家都能看到当下的状态。
提供抗干扰音乐和音效以帮助用户集中精力的神奇创业公司 focus@will 在公司运营中嵌入了以下度量指标,并进行实时跟踪:
- 用户总数
- 上一日的新访客
- 个人用户的总数
- 上一日新注册的个人用户
- 上一日新注册的个人用户与新访客的比例
- 专业订阅者的总数
- 上一日新开通的专业订阅者
- 上一日新开通的专业订阅者和上一日新注册的个人用户的比例
- 进账现金的总额
- 上个月的进账现金
- 上一日的进账现金
现在还有很多新的指标正被很多公司使用:
- 重复使用率
- 保持率
- 货币化
- 净推荐值(NPS,Net Promoter Score)
除了可度量公司,员工个人和团队表现也正在量化。这方面发源于英特尔的 OKR(Objectives andk Key Results)被很多指数型公司采用,比如 Google、LinkedIn 、Twitter、Zynga、Facebook 等。
OKR 回答了下面两个简单的问题:
- 我要去哪里?(目标)
- 我如何知道正在往那儿去?(关键结果,确保正在取得进步)
OKR 的全称是 Objectives andk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由 Intel 的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于 1999 年发明。
OKR 是一套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 IT 、风险投资、游戏、创意等公司。
(3)实验
一个伟大的品牌或公司一定要不断进化,一直专注于实验。
这方面 Google 堪称典范。
一切的公司架构都是为了对抗风险和变化而建立的,而只有持续不断的实验才是如今唯一可行的降低风险的方法。
实验这一方法因为精益创业运动而广为人知。精益创业运动所发出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快速失败、频繁失败,同时消除浪费。其方法可被归纳成一种供创业公司、大型公司甚至政府采用的新型的、科学的、以数据为驱动的、迭代的,且很大程度上以顾客为动力的实践性创新方法。
这部分介绍了精益创业的一些概念和做法,比如 MVP 等,感兴趣的参考《精益创业》这本书,里面有详细介绍。还有《四步创业法》。
(4)自治
传统的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层级式的。这种方式在现代的以信息为根基的企业里已经不大适用了。大家更喜欢自我管理,员工自我管理化已经呈现出一股明确而稳定的潮流。
很多公司都在进行扁平化尝试,采用 OKR 方法来管理,让员工自行决定想要加入的项目,并鼓励他们开创新的项目,只要他们遵循公司的 MTP 。
这种方法带来的收益 / 员工数量比是最高的,而且其方法让所有的工作者都能改变自己的职责和活动。这种组织风格创造了社交化、开放和信赖的文化,带来了更愉悦的员工团队。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非常直接:员工有选择权,能以自己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情,以目标导向,对结果负责,大家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高。
Medium、Zappos、Valve等公司走在了员工自我管理化的前沿。
自治非常重要,尤其在应对高速变化的环境和界限范围捉摸不定的商业元素时,自我管理的团队会担负起更多工作,会产生更多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
(5)社交技术
社交技术应用在组织内部管理上,会带来下列好处:
- 更快的对话
- 更短的决策周期
- 更快的学习速度
在告诉增长时稳定团队
由于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数字化,社交技术在组织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员工关系管理、文件共享、远程会议、任务管理、虚拟世界、情感感应,社交技术在方方面面都能发挥作用。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全时云商务)的蜜蜂,就是针对企业的社交套件,它和组织关系打通,你可以随时和任意层级的管理者对话,可以随时拉群讨论问题,可以用土豆任务来管理工作,可以开会,可以远程协助,可以云端共享文件……
整个社交技术与指数型组织有着许多关键的联系,组织的亲密度提高了,决策时的耗时降低了,知识水平和范围都提高和扩大了,抓住机遇的成功率增加了。简而言之,社交技术让实时的企业变为可能。
4 创建指数型组织的 12 个步骤
2013 年,艾琳·李在 TechCrunch 上发表了一份文章,描述了过去 10 年内,所有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美国软件创业公司,并称之为“独角兽”。像 Uber 、Airbnb、Dropbox、Evernote、Tumblr、Twitch、Pinterest等,都是知名的独角兽公司。
作者分析了李氏独角兽公司,发现在大部分李氏独角兽的得分都高于指数型组织的及格线。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们大都是遵循了以下 12 个步骤才打到了特定高度:
这 12 个步骤,书中有详细说明,想了解的可以买书仔细研读。
在这一章还有一个表格——创业公司指数型组织属性的实现方法——非常有价值,是作者在解释第 9 步“实现 SCALE 和 IDEAS ”时给出的,摘录如下:
5 其它的内容
《指数型组织》的原理性、指导性内容就是我笔记的这些,还有几个重要的章节,结合实践,介绍了指数型组织这个理论在不同规模的公司身上的应用,比如第 8 章,介绍中型公司如何获得指数级增长、第 9 章讲述大型公司向指数型组织靠拢的 4 大策略、第 10 章则指出了大型公司的“指数化”之路。所有这些章节都很重要,感兴趣的可以读原书。
6 作业
这次我们来点不同的,留个作业!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当做企业来经营,都可以运用指数型组织的 11 个属性来改造自己,一个人要活成一支队伍,这才会有战斗力。所以,现在开始,琢磨一下,指数型组织的 11 个属性,有哪些可以应用在你身上,以及怎么应用吧。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