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当我们面对不喜欢的事,怎么做才能更好?

文 / 陈幸仔
YouCore运营

前言

我有一位同学是做HR的,我们都觉得她这份工作挺好的,但她自己却很反感这份工作。

她跟我抱怨过好几次:

◆ 觉得自己是个坏人,经常帮着公司违心地压候选人的薪资

◆ 是个背锅的,降薪和辞人都得揽上身

◆ 是个打杂的,不懂业务和技术,工作感受不到任何价值

因此,每天躺在床上,一想到第二天要上班,她就忍不住刷手机,直到凌晨一两点,实在困得不行才睡去。

这个做法显然不是最佳的:事情没做好,心理的痛苦也一点没减少。

那对于不喜欢的事,我们该怎么做,才更好呢?

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可以选一份收入更高、心情更好的工作,那最佳对策当然就是不做这份不喜欢的工作了。

但很多时候,我们暂时是没有更佳选择的。 比如我的这位同学,她身上有房的压力,每月的现金流紧张,要是一下子辞去工作,还房贷就很困难了。

那这种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有没有办法做得轻松一些,做得更好一些呢?

还真有。

不喜欢的事分为两类:

1、不喜欢同时必须出结果

2、不喜欢但无需出结果

我分别给你分享下应对之法。

01、不喜欢同时必须出结果

有些事我们哪怕再不喜欢,也必须做出成果来。

比如,你不喜欢学习,但高考必须考上一个大学,因为学历是将来应聘工作的门槛,是对父母投入学费的最好回报。

再比如,你再不喜欢现在做的项目,但也必须成功将项目给结了,不然公司收不到客户账款,你拿不到项目提成,跟你一起做这个项目的同事也不会答应。

面对这种不喜欢的事,我们只要采取下面的三个做法,就能做得更好:

1、自我限定截止时间

2、为结果赋予更多意义

3、用好以终为始

▼ 1、自我限定截止时间

做不喜欢的事,最难的不是事儿本身,而是难在如何克服内心的抵触上。

一件不喜欢的事,如果要无休无止地做下去,那你的抵触情绪就很大了。 比如,你不喜欢吃面条,但我却顿顿给你吃面条,而且要你吃一辈子,那我估计你心理对吃面条这件事会极度厌恶。

但如果,我跟你说,只要吃三顿面条就可以了,你的接受程度就高多了,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甚至还能装出很喜欢吃的样子。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一旦有了截止时间,不喜欢就成了暂时的了,人的心理就更能承受了。

因此,碰到不喜欢同时还必须做出结果的事,就要在心里设定一个自己能接受的截止时间,将不喜欢转为暂时的感觉

像一份不喜欢的工作,还必须要做出成绩,因为要靠年终奖缓解经济压力,你就可以在心理告诉自己: “这份工作做到年底,老子就不干了,因此剩下的这几个月还可以好好拼一拼”。

▼ 2、给目标赋予更多意义

将不喜欢的事转为临时性的之后,你的接受度就高多了。

如果你还能给做这件事的目标,赋予更多意义的话,那么你的不喜欢将会被冲淡更多,甚至你可能还会生出一丝喜欢。

还以吃你不喜欢吃的面条为例。

如果你通过吃面条,可以拉近跟心仪对象的距离,因为ta很爱吃面条。

赋予了爱情意义之后,你是不是对吃面条,就没那么讨厌了呢?

因此,给不喜欢的事要出的结果,赋予更多意义后,你就更愿意干好这件事了。 比如,你很讨厌上学,但如果你将考上大学的意义,设定为可以跟相恋的人,在同一所学校厮守四年,那么你很可能早上5点就爬起床背单词了。

再比如,你很不喜欢手头的工作,但如果你将这份工作的意义,设定为赚钱给家人买一所大房子,那么你很可能还会主动要求加班,抢着做很难但提成高的项目

▼ 3、用好以终为始

不喜欢同时必须出成果的事,最最关键的就是要将结果做出来,不然前面的方法就是光打雷不下雨,光开花不结果了。

如何才能确保将结果做出来呢?

这就要用好以终为始了。

所谓以终为始,就是要先从最终的成果出发,倒推出所需的步骤和资源,再按步骤做出成果。

如果你能养成以终为始的做事习惯,那么你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做成事、取得成果的概率就会高上很多。

那怎样才能做到以终为始呢?一共四步:

◆ 步骤一:明确输出成果

◆ 步骤二:倒推生成步骤

◆ 步骤三:确定必要输入

◆ 步骤四:监控每步差异

1)步骤一:明确输出成果

以终为始的本质,就是从“终”出发,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终”展开的。

因此,以终为始的第一步就要明确清楚这个“终”到底是什么输出成果。

以搭桥为例,这个输出成果就是用乐高积木搭出的桥。

明确了输出成果是什么后,如果有必要,还要将这个成果按照构成要素做分解

比如,乐高积木搭出的桥,就可以再被分解成桥面,左立柱和右立柱。如下图所示:

▲ 图1:积木桥的分解示例

2) 步骤二:倒推生成步骤

最终要输出的成果被明确后,下一步就是要从“终”出发,倒推生成结果的步骤。

这本质上是一种纸面上的“预演”,在正式动手之前,按时间维度将做事步骤给分解出来,并设定好衡量每个步骤的过程指标

有了这一步的纸面推演,就可以让你避免走弯路,少做很多的无用功。

继续以搭桥为例。

要搭出一座桥,你必须要将左右的立柱和桥面拼接在一起。

立柱可能不会有现成的,因此要从一大堆的积木里找出拼接立柱所需的积木。

还要从一大堆的积木里找出可用作桥面的积木。

经过这么倒推后,用积木搭一座桥的步骤就出来了: 第一步:找出用作桥面的积木

第二步:找出拼接立柱所需的积木

第三步:拼接立柱

第四步:拼接立柱和桥面

3)步骤三:确定必要输入

做事的步骤生成后,我们还不能立马就去做。

相较于一般顺推的做事方式,以终为始生成的步骤有个非常大的优势:你会很清楚,为了生成最终的成果,每个步骤都需要哪些输入。

还以搭桥为例。

倒推出搭桥的步骤后,你大致就能预估出来,搭一个桥需要7块积木:左右立柱各需要3块短积木,桥面需要1块长积木。

如下图所示:

▲ 图2:搭桥所需的7块积木

这两类七块积木就是搭一个桥所需的输入。

知道了每个步骤所需的输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分析下哪些是已有的,哪些还没有。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避免在不需要的或已有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和资源,而是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在必要的工作上。

以搭桥为例,这7块积木目前我们都没有,因此都需要从一大堆乐高积木里找出来。

4)步骤四:监控每步差异

步骤二倒推出的步骤,以及步骤三中识别的输入中,包含了我们大量的假设,在实际执行中,总会有情况与我们假设的不一样。

而且,在以终为始的工作方法下,你每一步的偏差都会直接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因此你要监控每一步的工作是否达成了预期,如果没有的话就要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我们还以搭桥为例。

你从积木堆里寻找用作桥面的长积木时,可能会发现没有足够长的积木。

这时,你就要及时做调整,用两块半长的积木(下图的7和9)和一块连接的积木(下图的8),来替换原先计划里的一块长积木。

▲ 图3:把一块积木替换成三块积木的桥

以上就是以终为始的四大步骤,掌握了这个做事方法之后,再不喜欢的事,你也更有可能做出所需的成果。

02、不喜欢但无需出结果

有一些事,我们虽然不喜欢,却必须做出成果出来。

但还有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却无需确保做出成果。 比如,你准备出国留学,但离出国还有段日子,你不想浪费时间,于是找了份临时过渡的工作

这份工作,你并没有留下长期发展的想法,因此是否能做成什么成果,压根就无所谓。

再比如,公司领导层脑袋一拍,决定孵化一个新的业务,这个业务因为决策失误,铁定是失败的,但你又没有拒绝的权力,这时你随便怎么做都行。

对于这类不喜欢,但无需出结果的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我给你建议的做法是两个:

1、为过程,而非结果工作

2、利用过程,充分提升自我

▼ 1、为过程,而非结果工作

这类事,因为结果压根不重要,我们如果为结果工作的话,只会进一步加剧我们不喜欢的程度,而且付出的努力也没有价值

就好像每天将石头从山脚推到山顶,滚下来,第二天再从山脚推到山顶一样,这种努力,除了具备自我虐待的作用外,毫无其它价值。

因此,我们要改变做这类事的意义,为过程而非结果工作。

如何才是为过程,而不是为结果工作呢?

就是关注过程带给你的价值,而无需在意结果如何。 比如,当前这份工作你并不喜欢,你只是为了不出现职业空白或失业暂时做着,有更好的选择就会立刻放弃。 那你就可以利用这个工作环境,实践一些你想掌握的核心方法,反正好好做是一天,瞎混也是一天,为何不好好做好过程,积累下份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经验呢?

这种关注过程的做法,做什么事以及最终结果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通过做这个事,掌握了该掌握的方法。

▼ 2、利用过程,充分提升自我

现在我们清楚了“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的意义了,那么具体如何做,才能在过程中收获更多,提升更多呢?

一个核心的方法就是做到“框架先行”。

利用过程提升自我的本质,其实就是积累可迁移的经验,让当前积累的经验可复用到下一件事情上。

组织结构良好的框架,则是实现知识技能迁移的关键。

比如,我是一个很腼腆的人,特别不喜欢跟人打交道。

但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我有时又不得不做跟人谈判的事。

既然无论做得好还是做得坏,我都要经历一轮心理挣扎,那我何不利用好这个过程,锻炼下自己的谈判能力呢。

不然,这个心理挣扎的痛苦不就白受了吗?

因此,我在跟人做商务谈判前,则会先构建一个合作谈判的框架“谈判准备→开始谈判→谈判结束”,如下图:

▲ 谈判框架部分截图

构建了这个框架后,我跟人做商务谈判,就可以按照这个框架来了。

这么框架先行后,一是事情可以进展得更顺利,二是我的关注点就是这个框架用得如何,而不是谈判这件我不喜欢的事做得如何了。

而且,每次谈判完,我都可以及时将新的经验沉淀下来,这样做多了后,我的谈判水平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好多。

虽然这个过程中,王世民老师承担了损失,因为一些该谈成的合作被我谈砸了。

但于我而言,哪怕从不喜欢的事情中,我也获得了提升,感受到了自我提升的快乐,后续能给公司做出的贡献也会更大。

03、总结

如果有更佳选择,对于不喜欢的事,我强烈建议你别做就行了。

因为做这样的事,既伤身又伤心。

不过人生很无奈,很多时候,哪怕是不喜欢的事,我们也不得不做,毕竟为了生存,我们总是要恰饭的。

但如果因为是不喜欢的事,我们就瞎做,那这个做法就大大错了。

因为,这种做法,你罪一点没少受,甚至可能还更痛苦了,却毫无受益。

如果你能用我给你建议的方法,不仅痛苦更少,受益还更多。

1、对不喜欢同时必须出结果的事

◆ 限定截止时间,给痛苦一个终点

◆ 给目标赋予意义,冲淡不喜欢的情绪

以终为始,锁定结果去做事

2、对不喜欢但无需出结果的事

◆ 改变做事意义,为过程而非结果工作

◆ 做事过程中框架先行,利用过程,充分提升自我

学会了对上面两类不喜欢事情的应对之法,我坚信,你的人生一定快乐很多,你的成功概率也会更高。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YouCore

公众号“YouCore”(ID:YouCore),YouCore主策划,个人核心力赋能平台,一个老板、副总裁、总监们偷偷关注的公众号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