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能力迁移,跨界高手的秘密武器

很多人在职业转型时都担心原来的积累用不上,一切需要从零开始,会遭遇很大的挑战。但实际上,过往的积累,很多都是可以迁移的。

2005到2017年,我一直在做软件开发和研发管理工作,绝大部分的经历、经验、知识技能等,都在IT领域。后来我从IT领域进入到了生涯领域,从程序员转型成为职业规划师、畅销书作者,实现了非常大的跨越,也惊到了我原来的同事们和身边的朋友们。而实际上,我不仅仅是转型而已,我在转型之后,还成功在新领域创造了突出的成果:原创了职业分析模型——职业罗盘,成了业内少数具有自己模型的咨询师出版了两本生涯主题的图书——《职业复盘》和《这本书能帮你成功转行》,输出了自己的方法论

而我能做到这些,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我掌握了能力迁移的方法,将我在软件研发领域的多年积累成功应用到了生涯领域。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能力迁移方面的方法和经验。通常来讲,你在过往领域所积累的东西,最起码有五个方面可以迁移到新的领域:

技能
工具
结构
思维
资源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1、技能迁移

好多人会觉得,技能,尤其是专业领域的技能,很难迁移到另一个领域去。是的,的确是有困难,但也不是没办法。按我的经验,有两种策略可以运用。

第一种策略是——拆分重组。即以是否与专业内容相关为原则,将技能树拆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将与专业领域无关的部分,迁移到新的领域,与新的专业内容结合,形成新的技能树。

有的前端开发,是用前端技术电商网站的商品详情页,可能会掌握很多电商相关的业务与流程,还会掌握JavaScript、HTMLCSS、ECharts等技术,这些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的前端技能树。

这棵技能树中,商品、购物流程等,是与电商密切相关的内容,分离出来,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们。另外的一些内容,像JavaScript、HTML、CSS、ECharts等,与电商无关,还带有很强的工具属性,拆分出来后,完全可以拿到其它领域运用,比如ECharts可以拿到生涯领域,用于绘制职业平衡轮。

一旦你掌握了拆分重组策略,就可以从你的技能树中找到很多可以迁移的具体技能。

第二种策略是——符号体系链接。即将你在某个专业领域积累的符号体系,如专业术语、行业专用语、业务规则等等,用普通用户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重述,转换成大家可以理解的符号体系,运用在新的专业领域。

我来打个比方,你就能理解这种策略。

假设一位来自汕头的伙伴 S ,S 习惯了说闽南语,现在他要到延安的一家单位工作,这家单位的人都说延安方言。S 听不懂延安方言,单位的人也听不懂 S 的闽南语。那么,S 要想和延安的同事沟通,一个策略就是,说普通话,普通话大家都可以听懂嘛。S 家乡的风俗、美食等,相当于是 S 的专业积累,他就可以用普通话重述这些风俗、美食,讲给新同事听,那这些新同事,就可能明白。并且他们还可能发现,啊呀,好像 S 说的某个风俗、美食,可以转换一下,和延安的某些东西建立联系。好啦,这样一来,新同事的见识增加了,对 S 也有了更丰富的认知,S 就能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环境里。

现在应该能够理解了吧。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江湖黑话(符号体系),外行可能听不懂,不知道怎么和你沟通、不知道怎么利用你的经验,但当你将原来领域的符号体系,用普通人也可以听懂的方式来表达,那新领域的人就可能理解,你们就可能有更坚实的协作基础,就可能发现彼此之间有更多触点,就可能更好的融合成一个团队

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回老家、同学聚会、参加生涯领域的活动、参加读书会,经常会被人问到软件开发、程序员等等相关的问题,当你用通俗的符号将那些专业的符号简化表达后,彼此的了解就可以增进,后续的协作就能更为顺畅。

2、工具迁移

不少人在盘点自己的能力时,会把工具排除在外。其实工具是能力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放大个人努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期末考试后,要统计班里 54 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你有两种做法:

手动完成:累加所有学生成绩,得到总成绩,用总成绩除学生人数,计算出平均成绩。
用 Excel 完成:将所有学生成绩录入 Excel ,用 Average 函数求平均值

显然,用 Excel 效率更高。同时,用 Excel 还很灵活,能很好的应对新需求,比如求全班最高成绩、最低成绩,你直接用 max 、 min 函数就可以搞定。

那你掌握了 Excel ,是不是工作效率就更高,能力就更好。

意识到工具即能力,就多了一个视角,可以考虑把你在某个领域用到的工具,迁移到新领域去用。

比如源自丰田管理工具——看板,原来是用在汽车生产领域,实际上,它可以很方便的迁移到软件开发、铁路运输仓库管理等领域。

比如软件开发领域的版本管理软件 svn、git 等,原来是用于代码版本管理,实际上,也可以把它们迁移到写作、财务等领域,用于对文章、报表数据资料进行版本管理。

3、结构迁移

来看一款产品——维可牢尼龙搭扣。

这种维可牢尼龙搭扣,广泛用于鞋子、手套、冲锋衣等产品上,相信你肯定接触过。但你知道“维可牢”是怎么诞生的吗?

维可牢是瑞士人乔治·德·梅斯特拉尔模仿牛蒡子的结构仿制出来的。

有一次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带着自己的爱犬爬山时,身上粘了很多牛蒡子,回家后他对牛蒡子的结构产生了兴趣,用显微镜进行研究,发现牛蒡子表面有很多小钩子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很容易粘到衣、毛发上。

由此,梅斯特拉尔想到这种结构可用于社会生活中,就潜心研究,用了几年时间发明了维可牢。

维可牢和牛蒡子之间的共通之处是——结构。

很多领域的事物,都有某种可能通用的内在结构,可以迁移到其它领域的其它事物上。

软件开发领域有一种经典的架构模式——MVC(Model-View-Controller),其中 M 指业务模型,V 指用户界面,C 指控制器。使用 MVC 模式,可以将业务模型和用户界面分离,从使一个程序能够用不同的界面来表现。

很多视频网站就用这种MVC的架构模式,视频、会员服务相关数据、业务和逻辑等都放在后端实现,“前端”可以根据不同设备,展示不同的用户界面,不管哪种界面,都可以与用户交互,满足用户浏览视频、观看视频的需要。像爱奇艺,就有网页端、PC客户端手机App电视盒子应用等各种形式的“前端”,它们都是基于相同的后端业务模型构建起来的。

那这种MVC架构模式,其实也可以迁移到软件开发之外的领域,用来指导产品的设计。

阮一峰在其博客中给了一个家电领域的例子——微波炉。

微波炉的操作用两个转盘实现,一个控制温度(火力),另一个控制时间。这两个转盘就是用户界面(View),而其内部的微波产生装置则是业务模型(Model),这里的“业务模型”需要理解成“核心功能”。至于将用户通过转盘输入的信息,转换成对微波产生器的操作,则是用某种“控制器”来实现的。

2021年,我也参考这MVC架构模式,设计了我的产品体系。

对我来讲,业务模型是指生涯领域的理论、框架、方法、工具等,用户界面是指文章、图书课程、训练营、职研习社、咨询等,控制器则是我运用生涯领域生产资料的方法与流程

结构的可迁移性很强,效用很大,特别值得我们观察、思考。

4、思维迁移

每个专业领域,都有许多独特的“思维”,即解决问题的特定策略与机制(也可说是“算法”),这些思维,往往是可以迁移的。

因为我有十几年的软件开发和研发管理经验,还是结合软件领域说明这种迁移。

操作系统中,有一种页面置换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即 LRU 算法(Least Recently Used)。这种算法是为了解决内存缺页问题的。当内存不够用,发生缺页中断时,LRU 算法会选择最近最少使用的页面,将其内容置换出去,将空间给当下申请内存的程序使用。

这种 LRU 算法,其实就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领域,比如家庭生活当中,你每次整理衣柜时,就可以把最近最少穿的衣服扔掉,留出空间给新衣服;比如快递柜管理,就可以把最近几天都没有人来取的柜子清理掉,增加空闲柜子,供客户使用。

在软件开发领域,程序设计人员在设计比较复杂的应用软件时,会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这种思维,先将复杂的软件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再分别设计每个模块,如模块较大,则继续分解,直到每个模块都“简单到可以把握又能够完成一个单独的功能”。

模块化设计过程结束后,复杂的软件就变成由很多模块、多个层级组合成的分解树。如下图所示。

有了这样的分解树,软件开发人员就可以逐个模块进行开发,所有模块都开发完成后,组合在一起,就能生成完整的软件,解决用户的复杂问题。

这种模块化的思维,可以用到各个领域。

家居领域,沙发的设计与生产,就运用了“模块化思维”,将沙发拆分成了座位、面料、沙发腿、沙发扶手、软垫凳等可以单独配置的模块,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各种模块,组合出符合自家情况的沙发。

电动汽车领域,通用的奥特能电动车平台,也运用了“模块化思维”,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驱系统等不同层级的模块,给平台上的客户选择。要生产电动车的客户,从这些模块中进行选择与组合,就可以快速搭建出自己的电动车。

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算法,天生就有很强的可迁移性。我们只要多做分析,多做拆解,就可能发现事情运转背后的思维,就可能将其迁移到新的领域,发挥作用。

5、资源迁移

2014年时,果壳推出了“在行”这个行家约见平台,入驻门槛较高,我身边的一些很厉害的朋友,申请都没有通过。我因为出版过两本技术图书——《Qt on Android核心编程》和《Qt Quick核心编程》,顺利通过审核。2015年上半年,“在行”开通西安站,我成为“在行”西安第一批行家。

入驻“在行”后,我原本是想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因为职业规划技术是通用的技术嘛,并不受行业限制。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找我咨询的客户,多数都是程序员。这时我意识到——客户不会因为你认为你可以服务他,他就选择你,他会辨别你的职业经历、领域经验、个人成就等,根据自己的逻辑来判断你是否适合他。而我做了十几年软件开发,积累的都是与软件开发相关技能、经验和成就,所以我吸引到的,大多数都是程序员。

回顾这些事情,我发现,虽然我是跨界到生涯咨询领域,但是帮助我实现跨越的,是我在 IT 领域积累的作品、经验、人际关系

这使我意识到,一个人是可以带着旧领域积累的资源,跨界到新的领域的。

想从旧领域出去的人,往往很难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当你站在新领域评估要不要接纳某个跨界而来的新人时,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点——你需要看到一些能证明这个新人价值的东西。

所以我这几年一直有一个理念——即便你不打算在一个领域久待,也要积极构建个人资源。这样当你离开时,你积累的个人资源,就能为你开路,甚至可以跟着你进入新领域,持续助力你的发展。

这就是资源迁移。

6、迁移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技能

技能、工具、结构思维和资源,这五个方面,是做好能力迁移的基础,如果你要跨界、要转行,可以考虑从这五个方面迁移你在旧领域的积累。

最后,再分享一点关于能力迁移的体会——“迁移”本身是一种技能,需要有意的练习。所以,请不断的从不同视角审视、分析你的积累,关联新领域进行思考,多多落地实践。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安晓辉

微信公众号:安晓辉生涯(ID:programmer_sight);作家,职业规划师。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